当你不自觉低下头,掏出手机来刷一刷朋友圈,你可能并未察觉到——“流量爆炸”的时代已然来临,而你正是这个时代的推动者之一。
2017年,通信行业全面步入以流量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三大运营商的战争重心也开始从话费战全面转向流量战。
中国电信“轻松吃鸡”
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是最先在流量战中发力较猛的,这也让他们在个人用户流量战中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早在2011年,中国电信就已经开始努力从话务量经营逐渐转向流量经营;到了2014年,中国电信又专门成立电信综合平台大力推进流量经营;而在2017年的8月份,中国电信开始转型升级3.0新战略,全面聚焦“流量+新生态”。
2017年,中国电信推出“不限量套餐”,强势开启流量不限量时代。以安徽电信为例,“不限量套餐”分为99元分享计划、199元家庭计划、199元个人计划三档,基本上能满足各类人群对于“流量不限随便玩”的使用需求;并且没有设置办理门槛,新老用户均可办理,这就刺激了用户流量需求的释放,提高了存量用户转换套餐的积极性。而199元的家庭计划,最高支持5人共享,人均价格仅36元/月,还免费送200M宽带、2部电信超清iTV、1000分钟的国内通话、3GB的国内流量等,一个套餐基本涵盖了一整个家庭对于电视、网络的基本使用需求,在用户群中拥有很好的口碑。
除此之外,中国电信在“流量之战”中采用了“细分用户,各个击破”的策略,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针对流量需求大、语音需求大的客户,推出不同价格档位的“嗨卡”套餐。最低29元起的嗨卡,包含了2.5G流量+200分钟国内通话,性价比极高,也赢来了一大批用户的簇拥;针对双卡、或需要额外流量卡来“贴补”的用户,中国电信则推出了灵活的“流量日租卡”:1元=500M,不用就不花钱,成为了许多用户第二卡槽的首选。
“刷流量神器”“签到送流量”等流量赠送活动、“嗨卡免费体验”“不限量套餐半价体验”等优惠体验活动为用户送去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推动了产品曝光度、关注度的提升,为中国电信在“流量营销”推波助澜。
中国联通“还需努力”
2017年,中国联通也在强力推广其主打不限流量的“冰激凌套餐”,并与多家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不同种类、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定向大流量卡/包”。如与腾讯推出的“大王卡”;与网易推出的“阴阳师流量包”。虽然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成绩背后隐藏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方面,此类套餐的持久力待检验。以“大王卡”为例,双卡用户切换大王卡即产生流量;另外虽然腾讯视频流量为免费流量,但视频前的广告并未纳入到免费流量中,弹幕图片也不算免流。
简单来说,使用“大王卡”的操作中难免会产生非免费流量,用户在原有套餐价格上,必定会额外再支付流量费,这与用户办理此类套餐的初衷相背离。此外,随着中国电信“不限量套餐”的面世,流量完全无使用限制,更多用户倾向转移。另一方面,人均流量的激增,势必会对中国联通基础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通信基础能力一直是中国联通的短板,再加上不断上升的成本,4G的持续扩容、5G的前期大量投入,只能让中国联通陷入“面子好看,没有实际意义”的尴尬局面。所以,中国联通若想在“流量大战”中“坐稳江山”,需再接再厉。
中国移动“不太积极”
相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积极推广自己不限流量、大流量为主的4G套餐,中国移动显得“不太积极”。中国移动虽然也推出了不限量套餐,但分析其套餐,并不及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两家对用户更“宽厚”。以安徽移动的“任我用”套餐为例,98元套餐并不支持副卡,并且流量使用达到20GB后,网速将降到1Mbps以下;流量使用更高时,可能会出现断网或网络不稳定的情况。虽然“不限量”但却“不能用”,因此招来用户吐槽“感觉被套路”。实际上,网络压力大是中国移动在“流量大战”中最为忧虑的一个问题。基于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规模总量,流量之门大开后,网络负荷肯定会再上一个等级,这会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如何平衡好用户需求与供应能力,这是中国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8年已经到来,但机流量营销仍然是一片蓝海,未来还有更多商业模式待发掘以及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电信依靠着强大的基础网络、多年来优质的网络服务、用户良好的使用感受与口碑传播,去年在“不限流量”战场可谓“借力发力”,赢得满堂彩。今年三家运营商又将运用什么杀手锏,中国电信还能否“笑傲江湖”,需等待时间和用户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