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战士们手中的冲锋枪多是老式的PPD系列(俗称波波德)。然而,根据大生产的时代要求,自1941年末开始,苏军序列中已经大量出现了PPSh-41(波波沙)冲锋枪。后续在波波沙基础上设计的PPS-43(波波斯)也是驰名华约各国的神之利器。然而,在大产量,高批次的情况下。PPSh/PPS家族也被德军成规模的缴获,并运用到了战场上之中。那么,在异国陆军体系中服役的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PPSh-41型冲锋枪,可见其使用的是71发的圆形弹鼓,以及35发的弯状盒式弹鼓。71发弹鼓的由来据说是为了压制住芬兰人的“索米”冲锋枪而设计的(装有70发的弹鼓)
▲使用了35发弯弹匣的波波斯冲锋枪。可以看到枪托已经从木质变为了折叠铁质(因为战时生产需要更多的资源去制造坦克,所以冲锋枪的工艺和原料必须要简化),相对而言,波波斯的精确度要比波波沙和德军的MP40冲锋枪好许多。而它也是红军基层官兵和侦察兵的最爱。
PPSh/PPS家族冲锋枪可以说大大提高了苏联红军士兵的单兵近战能力。虽然射程只有150-200米左右,但是由于生产工艺大大简化,生产工时也缩短了不少。在性能方面,这款优秀的冲锋枪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泼洒出900发弹药(理论),倘若手一直扣住扳机不放弹鼓内的子弹将会在几秒钟之内倾斜而出。只不过在德军的服役之中,波波沙的弹鼓被评价为“可靠性不算很高的实用货”。原因是在携带了弹鼓后枪身的重量会大大增加的同时,精确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老兵们对于波波沙那巨大的后坐力也是怨声载道。即便如此,这款“俄国人的转轮枪”依然成为了前线德军士兵的不二选择。
▲一名德军士兵躲在掩体后寻求庇护,而他手中的正是缴获的PPSh-41型冲锋枪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一名德军手持波波沙在“街垒”火炮工厂废墟内的阵地负责警戒
▲头戴船型帽,腰挂德制“莱卡”相机,手持波波沙,这是一名战地侦察兵吗?
在缴获了一定数量的波波沙后,德国人开始了自己的老传统——给这些“异国”的武器装备编上属于本国的序列号加以区分。首先,使用原版7.62毫米的托卡列夫手枪弹的波波沙被编为MP 717(r),而那些改过口径后使用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的特殊“波波沙”则编成了MP-41(r)。后缀的“r”是德语苏联的缩写,用以区分同时在德军序列中服役的MP-41。
此外,在使用波波沙的大弹鼓时,德军的老兵们往往会选择只装69发弹药而不会填满。因为这样做能保证在射击的过程中,弹鼓不会出现卡壳问题。不然的话会非常麻烦。另外德军士兵喜欢波波沙冲锋枪的原因还有一条:它的枪管镀了铬。对于天天要在战壕中坚持奋战的德军士兵来说,枪管的清洁可是件非常麻烦的事。缴获的波波沙相对来说火药残渣较少,非常便于拆卸和清洁。因此也受到了前线官兵的好评
▲经过特殊改造后的德军MP-41(r),可见它的弹匣被改成了32发MP40版本的直弹匣。而且没有办法装载弹鼓。但是相比德军制式的MP40冲锋枪来说还是要好很多的。
▲外国军迷重演时手中端着的这只冲锋枪就是MP-41(r)。从这名军迷的胸前我们还能看到一枚银级步兵突击奖章。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总共生产了大约600万只各种型号的冲锋枪与改进型。除了苏联本国以外,上世纪50年代还装备给了入朝与联合国军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说战功赫赫。
▲一名苏军突击兵的标准像。可见他腰间缠着的F1手雷和RGD-33型手榴弹以及一小条子弹带,他的左手持的就是波波沙
▲2011年韩国拍摄的战争电影《高地战》中手持波波沙的朝鲜人民军士兵
▲雷锋同志手中的这只黑色的冲锋枪乃是我国仿苏式的PPS-43型冲锋枪版本。又名为“54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