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是个老问题了。一战前世界各国工业规模排行,前三位是美德英没有问题,有说法沙俄是第四位(世界主要国家钢产量(1871-2015)里,1914年沙俄钢产量470万吨,法国280万吨),也有说法法国是第四位沙俄是第五位(以下截图来自《苏联的工业化》列利丘克)。
但最近又看到有俄语材料,认为沙俄的工业规模连比利时、奥匈都比不过。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历史学界对于沙俄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水平有了新的认识了么?
另外,沙俄的工业毫无疑问是量大而质劣的,但从技术水平上说,和当时的日本、奥匈、意大利相比如何?
无人炮塔AGS:钢产量数据是法国两倍,但沙俄机枪产能一直不足,诡异。
xingtian23210:看你怎么定义工业化和工业国了。
蒋公顾问崔可夫:在当时,工业国是指工业、矿业等的产值大于或等于农业产值三倍的国家。农业国是指农业产值大于或等于工矿业产值的国家。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国家被称为工农业国……
穿越农夫:1,法国工业转军,民用进口美英的就好。沙俄做不到。
2,法国煤炭缺口进口英国的就好,沙俄煤炭进口被封锁后,能源危机工厂停产严重。
3,沙俄机械加工能力不行。
zgtljt:某几本书上的说法,沙俄到1916年其实不缺乏大炮和炮弹,更不缺乏步枪……
大老虎:法国?法国一战的军工生产连德国都比不了。俄国就不用比了差得远了。
这玩意儿其实挺虚的,动员能力和水平比后人估计的工业能力有意义得多。美国号称世界第一,结果参战一年多后还连远征军的枪炮都凑不齐。
极其不满:工业农业国和工业国怎么比?
无人炮塔AGS:但美国人在一战末期其实证明自己爆产能有多厉害啊,俄国没有。
张二小:工业技术应该比日本强吧,但是比奥匈和意大利好像低一些。
春秋笔法:一战美国爆产能?美国统共就参战一年多,能爆啥啊?
无人炮塔AGS:订单吓死人,飞机,军舰也不少。
穿越农夫:“战争最后一段时期,美国生产的步枪、机枪子弹比法国多两倍,比英国高一点”。
1918年7-9月平均:
机枪和自动步枪 步枪 步枪、机枪子弹
英国 1.1万 11万 2.6亿
法国 1.2万 4万 1.9亿
美国2.7万 23万 2.8亿
战争结束时月均新式火炮炮身生产:
英国802
法国1138
美国832
美国到末期产能已经全面逼近甚至部分产品大幅超越法国了。
大老虎:比啥也别比步枪呀……一战法国产量最低的就是步枪。勒贝尔1886一共也就造了280万支,这还是从1886年到1920年的总产量。就算算上贝蒂埃1907和MLE1917,整个一战期间的总产量也不会超过300万支。比俄国都不如,就比意大利高点。
1915年……
一样一样来,先说火炮,1915年本来就是正好青黄不接的时候,因为战前的失误,法国根本没有准备重型榴弹炮,手头只有极少量而且阿斯腊战役证明完全不合用的Rimailho 1904,为了补上重炮缺口连1877年的要塞炮De Bange 155老古董都来出来凑数了。所以麻烦看一下1916年之后的产量。Canon 1917 Schneider 1916年底投产,到停战的时候不到两年生产了3020门,德国同口径的sfh13从战前生产,到停战只有3400门。
步枪的整个战时法国生产都很少。仅仅比意大利略多。整个战争期间法军的制式步枪就没理顺过,战前本土勒贝尔1886殖民地贝蒂埃1907,这两种步枪都不合用。所以打算整个用mle1917半自动步枪取代。勒贝尔和贝蒂埃全是凑合和要淘汰的。所以整个一战法国的步枪产量都很低,因为一直没有定型。
但除此步枪以外呢?除1915年外呢?
整个一战期,德法两国机枪是28万对31万2,坦克是1百对近6千,炮弹是3亿对2.9亿,汽车是6万5对11万,飞机是4万7对5万2。法国在坦克和汽车上具有压倒性优势,在机枪和飞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德国只有在步枪和火炮总产量上有优势,但在一战最重要的重炮上又倒过来了。Schneider 1917+1915 就超过了sfh13,还没有算入GPF。德国这边对应的Kanone 16地位远低于GPF。这还在不计算质量的情况下。
最后决定胜败的除了物质,还有人力。一战德国先后动员了1325万人,法国更加高的动员率也只能动员出870万人。两者差距超过一半。所以别说仅仅是有一定优势,即使法国军工生产真到了碾压德国的程度,在一战的形势下,这巨大的人力差距也不是能够简单抵消的。实际上出开战初期外,多数时间西线德军的人数都在法军一倍半以上。两国巨大的人口差距不是其他因素可以弥补的。
李从嘉2017:日俄战争时俄国钢铁产量超日本20倍以上,结果被日本给打翻了,所以二战时日本对上钢铁产量是自己10倍的美国也信心十足。
蒋公顾问崔可夫:因为距离的暴虐,俄国实际上用来对付日本的国力是相当有限的,而且钢产量转化为军力也需要时间。但是沙俄自己的内部矛盾没有给俄军时间。
扬云飞:沙俄的经济数据在俄国也是薛定鄂的猫,大家吵来吵去的瞎改数据,连1917年到底有多少产业工人都能从1百多万到1千多万的跳跃,到底世界经济排名多少也能从第六到第三之间跳跃。
现在一般的看法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是外资和外来技术的大量引进。自身的企业发展还在受限于外部技术的制约,不过也开始形成很多自己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自身的人才。现在一般争论的是这种势头如果不被二月革命打断,和后来苏联的发展哪个会更有前景。
所以山本等人才有那种迷之自信,毕竟美帝也是两线作战,美帝海军有巴拿马运河的限制。
蒋公顾问崔可夫:因为是否计入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
沙俄的经济数据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虽然苏俄继承了沙俄绝大多数的土地,但是他失去的那些土地恰好是俄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先说工业,1913年沙俄的工业布局大体上是两大工业区——波兰工业区(虽然沙俄工业基础最好的波兰工业区水平也比不上德国工业比较落后的城市波森)和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这两大工业区,波兰工业区完全丧失(还搭上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农业区),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最精华的部分圣彼得堡虽然还在苏俄手里,但是工业基础也相当不错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工业比较差点儿)、芬兰却都脱离了苏俄的控制。除了这两大工业区之外,就是一些港口城市(如黑海沿岸的敖德萨,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心城市(如莫斯科、基辅)、矿业中心(如巴库、顿巴斯)有一定的工业力量。
所以,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的1920年,苏俄的工业实力居然只有沙俄1913年工业实力的12.8%!!!,与此相比,德国的数据是59%,法国是70.4%,英国(92.6%)和意大利(95.2%)只比1913年略低,美国是1913年的122.2%,日本是176%!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在1920年,波兰人生产了3190万吨煤,而苏维埃人生产了870万吨煤。(1913年,沙俄生产了3600万吨煤,苏俄再次达到这个产量要等到1928年的3560万吨,而波兰人当年的产量是4070万吨)。波兰人生产了98.1万吨钢,而苏维埃人生产了19.4万吨钢!虽然实际上也许坐落在苏俄领土上的钢铁厂更多一些(沙俄1913年的钢产量是491.8万吨),但是苏俄必须想办法建设足够多的煤矿,开采出足够多的煤炭,才能够让这些钢铁厂再次开工。
所以有些朋友有一个有趣的架空,如果苏俄红军取得了1920年华沙战役的胜利,那么会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是什么影响也没有,波兰人本身就拥有着压倒苏维埃人的工业力量,何况他们还有着协约国的支持!
veauz:那是因为日本背后有英国支持。
不是我说,德国从普法战争开始就是法国克星的存在,不是有英国存在,法国早已被德国灭国,一战日不落帝国国力仍存,英国支持下,法国勉力维持,到二战英国衰落,法国在纳粹攻击下只支持六个星期,拿破仑之后,法国的表现实在有辱曾经的欧陆第一强国地位。
大老虎:1916年前,BEF在大陆都是象征性意义更大的存在。英国1915年才完整动员,而大陆军法要到1916年了。
反过来如果没有BEF,协约国也不会因为政治原因傻呆呆的在1915年到1917年发动这么多愚蠢的攻势。也就不存在1915年这段时间愚蠢的攻势造成的很难看的交换比——西线的交换比主要这段时间被刷下去的——也就不存在1917年后最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匮乏。所以没有BEF,协约国的打法自然完全不一样。
没有英国,倒是海军的影响很大些。毕竟根据英法条约,MN部署在地中海,大西洋完全由皇家海军负责。
本文作者:句章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