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流量套餐的需求正处于新的历史高峰,随时随地追剧、看直播已经成为新的消费习惯。4G业务成熟期的国际运营商的户均流量在2016年已经超过4.5GB,实现了移动业务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在国内,此前三大运营商4G用户的流量消费均在2GB/月左右,两者差距明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内运营商套餐外流量资费相对比较贵。
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以及互联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三大运营商不得不大幅度降低资费,获取更多用户。当前,最热闹的就要数各大运营商推出的的“不限量”套餐。
例如,中国联通联合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以腾讯王卡为代表的“互联网不限量套餐”。以腾讯大王卡为例,月租19元,针对微信、王者荣耀、腾讯视频、QQ、腾讯音乐等腾讯系应用免收流量费。不过话说回来,此类互联网卡的“免流”功能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用户一不小心可能就超出了免流的界限,使用起来不能那么随心所欲。
中国电信主打“本地化不限量套餐”,这种流量套餐模式相对而言便捷很多。此前,电信推出一款99元不限量套餐,这款套餐内容包含省内流量不限量、国内流量2GB、国内通话300分钟和国内接听免费。套餐一出,就吸引了不少的异网用户。最近电信又放出消息,在某些地区“99元不限量”仅需每月59元月租。
据了解,目前安徽电信正在做99元不限量套餐的新年特惠活动,在安徽电信WX后台回复【不限量秒杀】,即可参与办理这款套餐,并且只要59元/月。不仅如此,这款套餐还支持免费加装1张副卡,也就是每人每月花费29.5元就可以享受流量不限量了,并且共享主卡套餐内流量、通话等内容,主副卡本地互打免费。
当“不限量套餐”的价格已经达到如此平价的地步,我们不禁要问,用户的第二卡槽需求还有那么旺盛吗?
其实,在手机号已经与网购、支付、社交、出行等互联网应用紧密绑定的情况下,主手机号的身份认证模式正在加速成型和稳定,主号码市场格局日趋稳定,导致用户换号成本日益增加。但是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和低资费套餐的需求持续增长,主要面向流量业务的副卡具有极大吸引力。所以,给用户提供增加一个号码的需求,就成为运营商竞争的焦点。事实上,当“不限量套餐”推向市场后,三家运营商的新增用户都有了大幅增长。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目前对第二卡槽的争夺无非是希望抢夺更多的用户。现在是全业务竞争,各家运营商都是想法设法保有历史优势,在这一基础上完善更多业务服务,总体趋势还是用户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