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给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当时就感觉这一明确结论,不应该只是一个概念化的大致判断,应该有详细的数据支撑。
近日,国家统计局给出明确具体的数据:3亿人为中等收入群体,占世界30%,用数据回答了“世界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内涵。
标准是按照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年收入2.5万~25万元人民币。这个标准的“毛病”是中间幅度太大。年收入在2.5万元人民币(月收入为2083元)就算中等收入群体,标准太低了。随便能在城市打工的群体都能达到这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止3亿人。
中等收入群体在收入划分上没有统一标准。世界银行标准是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7的保守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5万~25万元人民币。
2015年10月瑞士信贷的一篇报告指出,中等收入群体特指个人财富(不是年收入)位于一个范围区间的一群人。以美国的5万-50万美元为基准,以IMF版本的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汇率换算,个人财富在2.8万—28万美元的中国人,均是中等收入大军的一员。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包括所有房产、股票、存款等,只要你的个人财富在17万-176万元之间,你就是中国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根据这个标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数量高达1.09亿人,总数高居全球第一,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9200万人、6200万人。
这个标准基本有点像中等收入高群体人们心目中的轮廓。不过,个人财富一定要计算净值,即除去负债总额后的净财富额度。这里面,特别是贷款等负债性购房的债务应该剔除。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标准应该向高标准看齐。
同时,中等收入群体不应该只有一个单一收入数据来衡量,还应该有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公共产品等占有率指标。最近欧盟有关部门重新划分了贫富标准值得参考。
根据欧盟出的新标准,一共划分了13个项目,只要其中5项不符合标准,就属于穷人行列了。
欧盟新的贫富分界岭有13项考核标准,主要有以下几内容:应对家庭的意外支出能力;是否每年具有外出旅行一周的能力;是否具购买房产和租房的压力;生活中是否能够吃好、穿好和住好;家庭中常用的电器设备是否齐全;家庭成员是否有新衣服、新鞋;家庭是否拥有车辆;是否拥有互联网和设备;家庭是否能定期参与娱乐活动;家庭是否具有能力每月和亲友举行一次聚会等等。
按照中国小康的基本标准,起码安居乐业,有房有车,能够宽裕地养儿育女,赡养老人,没有压力地供子女完成学业等。所谓没有压力就是没有负债累累的压力。
再者,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高房价因素必须考虑进去。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经济量指标,不仅是衡量富裕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测量一国经济的动力或者说内生动力大小,内生动力主要指消费,而消费主力又是中等收入群体。高房价,起码在经济内生动力方面让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拉动力大打折扣。
目前的现实是,就算勉强划入中等收入群体里,只是面子上的好看与光彩,而实际上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焦虑越来越多,没有任何减轻。
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曾对中等收入群体提了三个问题:第一,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第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第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一个最现实,必须直面自己的问题是,城市中等收入群体们,当你减去每个月的房贷以及各种越来越多的日常开销之后,你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头来能够剩下几个铜板?这才是衡量中等收入群体最真实的东西,而不是外面那些光鲜的词藻!
中国需要高质量高标准的中等收入群体,这对个人家庭社会经济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