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太阳系究竟有多古怪?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行星系统,其中目前已知只有地球拥有生命。于是,天文学家把目光放在了太阳系外的其他行星系统。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发射升空以来,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系外行星,数量达到了千颗级别,此外还有大量有待确认的疑似系外行星。这种大样本使天文学家不仅可以研究单个行星系统,而且还可以在对行星系统下一般性的结论。

最近,蒙特利尔大学的物理学家Lauren Weiss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围绕同一颗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具有相似的大小相似,并且都有一定的轨道间隔。这一模式可以表明,大多数行星系统的形成历史都与太阳系不同。

根据这项发表于《天文学杂志》(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中的新研究,天文学家分析了909个属于355个多行星系统的系外行星,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大都在1000光年到4000光年之间。通过统计分析,团队发现了两种意想不到的模式。研究发现,在同一个行星系统中,系外行星的大小相差不大。也就是说,如果一颗行星很小,那么围绕同一颗恒星的其他行星很可能也会很小;如果一颗行星很大,那么它周围的其他行星很可能也会很大。此外,围绕同一颗恒星运行的行星往往具有一定的轨道间距。Weiss解释说,这些行星就像是豌豆荚里的豌豆,在同一个系统中,具有相似的大小以及有规则的间距。

系外行星的相似大小和轨道间距对大多数行星系统的形成有影响。在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中,行星是从围绕于新形成恒星周围的原行星盘中形成。这些行星可能具有相似的大小,以及一定的轨道间距,这就像新发现的系外行星系统一样。然而,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四颗内行星(水、金、地、火)的轨道间距和大小迥然不同。太阳系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木星和土星扰乱了太阳系的早期结构,从而导致这四颗类地行星的轨道间距相差很大。在大多数系统中,行星的大小不但是相同的,并且轨道间距也是一定的,这表明自形成之时起,它们基本上没有受到干扰。

天文学家表示,像太阳系这样的模式在宇宙中非常罕见,目前还没有发现第二个。据估计,银河系中只有大约10%的类太阳恒星拥有类似于木星的大型行星,而拥有两颗大型行星更是少之又少。相比之下,太阳系中拥有木星和土星两颗气态巨行星。此外,在系外行星系统中,较小的类地行星和较大的类木行星也没有像太阳系这样明确分隔开来。事实上,很多类木行星通常较为靠近它们的主恒星。如果可以确定行星大小的决定性因素,这可能有助于确定哪些恒星可能拥有适合生命生存的类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