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缔造者,同时他俩还是世所称颂的一对好基友。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生死之交”。但是这个管鲍之交,似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美好,而且以史料来看,很可能是鲍叔牙单方面的付出而已。
早期管仲贫困,鲍叔牙时常接济他。他俩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做生意的本钱大部分都是鲍叔牙出的,但是到了分红的时候,管仲却要求拿大份。鲍叔牙手下的人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管仲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不是他贪心。”
管仲数次帮鲍叔牙出谋划策,结果把事情都办砸了,鲍叔牙不但不生气,还安慰管仲:“你的主意是好的,事情没办好是因为运气不好而已。”管仲以前也曾三次从仕,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还带过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为他解释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什么事情都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所以才有了管仲的这句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以前不愿出仕,后来在管仲劝说下,鲍叔牙选择辅助公子小白。当时,荒淫无度、昏庸无道的齐国国君襄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异母兄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管仲对鲍叔牙说:“依我看,将来继位当国君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辅佐一个吧。”鲍叔牙同意了管仲的主意。从此,管仲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从这方面来看,管仲可谓老谋深算,首先,如果襄公死了,按照顺序老二公子纠继位的几率要大很多,纠如果做了齐侯,自己这个老师就飞黄腾达了。万一纠没能继位,而是公子小白做了齐侯,有鲍叔牙做小白的老师,自己也会得到重用。
齐襄公十分残暴昏庸,朝政很乱,公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和召忽带着公子纠逃到他母亲的娘家鲁国,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着公子小白。
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国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杀死了齐襄公,拥其堂兄弟公孙无知篡夺了君位。不到一个月,公孙无知又被大夫雍廪杀死了。群臣们开始重新商量拥立事宜。
齐国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莒国迎接公子小白回齐国即位。鲁庄公听到这个消息,决定亲自率领三百辆兵车,用常败将军曹沫为大将,护送公子纠回齐国。
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便决定请求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小白吐血而倒。管仲一行急驱车马而去。
由于认为小白已死,公子纠和鲁军减慢了行军的速度,而被射中衣勾带后咬破舌头装死骗过管仲的小白,与鲍叔牙日夜兼程,快速奔回临淄,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并派鲍叔牙带兵迎战公子纠,在干时大败鲁军。
齐桓公大兵压境,逼迫鲁庄公杀掉公子纠,并交出管仲和召忽。纠被杀后,召忽为尽人臣礼节,遂自杀而亡,管仲则被囚送往齐国。本来鲁国怕管仲为齐国所用,想杀了他把尸体交出去,但是鲍叔牙称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杀管仲,鲁国只好将管仲押送齐国。管仲知道这是鲍叔牙的计谋,于是让押运他的兵士快马加鞭,最后平安到了齐国。
到了齐国,齐桓公按照鲍叔牙的建议,以隆重的仪式拜管仲为相,并称之为“相父”。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很快成为春秋霸主,孔子称赞道:“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鲍叔牙始终对管仲不离不弃,并且于齐桓公即位后力荐管仲,于是才成就了这个一代名相。南宋思想家叶适:鲍叔,管仲友也,鲍卑而管贵,美在叔也。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