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大还行”和“悔创阿里”,还有什么更优雅的装B方式?

几大论坛将中国网民划分了三六九等,从天涯的八卦屁民到虎扑的高浓度男性论坛,这其中有两大逼王,一个是知乎另一个就是豆瓣,一个冒充知识分子,一个假装文艺青年。

豆瓣2005年成立,几乎是陪伴了本格的整个装逼青春年华,虽然一开始真的只是为了和志同道合的人聊聊天,但最后却变成了万恶的约约约。

记得人生的第一次知道文艺范装逼是在十多年前在咖啡厅看到了被供奉的《在路上》,在一个大家都看郭敬明听周杰伦的时代,端着一本大家都不知道的《在路上》可以说是非常有逼格了,但你可以爱这书也可以连垮掉的一代以及70年后兴起的嬉皮文化都不知道。

其实大家都有虚荣心,在兄弟和妹子面前吹吹牛逼,显摆显摆,满足一下自己的小虚荣心还是很开心的。十年前装有钱摆场面也许还行得通,但现在流行的却是装文化逼。要懂点艺术,懂点音乐,要小众才是有逼格的体现。更何况,真想飞上天当英雄不可能,只能装逼来满足一下别人的注意力。

那么到底要怎么装逼才能看起来天然不露痕迹呢?

美国作家劳伦斯·怀特德·弗莱曾出版过一本叫做《假装的艺术》的书,简单来说就是教你怎么装逼。

比如,看电影的时候要谈导演而非剧情?为什么?因为剧情谁都看得懂,演员大部分都知道,但导演却是大部分人不了解的。所以谈电影的时候直接聊导演和他的爱好,甚至是八卦都可以,标准动作是“希区柯克”和“伍迪·艾伦”还可以加个昆汀。

除此之外还可以聊聊电影专业词汇,比如灯光啊、剪辑啊、音乐等,或者先否定院线大片,直接上严肃电影或独立电影。看《变形金刚》多Low啊,不如看一部独立电影吧。要找别人都不知道的影片,没人知道的导演,比如你一定得看《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这种。

更隐蔽的办法是在聊电影的时候聊点其他冷门知识,例如像本格一样聊电影的时候聊服装。此处不做赘述,关注本格男士,回复“电影”即可。

任何词只要沾了“独立”马上逼格就上来了,听歌要听独立音乐,看电影要看独立制作。总之,影片一定是英国的好,美国的烂,中国的不能看,韩国日本只配产爱情动作片。

听歌软件中一定要用鄙视链顶端的网易云和虾米,死都不会用酷我,但却可以不知道 SouldCloud 和 Spotify。

一个有逼格的人,必然是看起来学富五车的,连大象都拉不动的那种。但如果一个初中生告诉你《红楼梦》是他的最爱的话,这就是赤裸裸是装逼,毛都没长全的初中生懂《红楼梦》?

装文学逼的办法就是要深入浅出,比如人家问你“最喜欢的作家”,普通人装逼可能会说加缪,但你要说福克纳!即使大号时最爱看《故事会》也不要说你订了,告诉他你消遣时看的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要装成一个爱读书的人可能比懂电影要难很多,毕竟现在看书的时间太少,而且万一遇到懂行的你就彻底成了一个笑话,但其他情况难道就不容易被拆穿了吗?

要做到无缝装逼的关键就是要了解你的交谈对象的底细,例如你怎么可以和一个红酒品鉴师聊红酒呢,或者也不要跟一个大学文学教授聊文学,但你可以和学编程的人聊乔布斯。当然,和不是本行的人装逼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名词”,用自己的专业名词碾压他们,其实就是掉书袋。一句话总结就是小众小众小众,让他们听懵。

前几天本格发现网易云音乐居然可以看到附近的人听过什么歌,顿时一阵心虚,自己如果想听两句杜德伟的“我躲在车里,手握着香槟”可能都会让自己形象瞬间崩塌。但就算是听小众的人偶尔还是要听那么几首流行歌,毕竟这些俗得不行的才是青春的记忆啊。谁手机里还没有一首苏打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