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界和媒体都在传小米将在2018年上市,雷军早前也与相关投行进行过沟通接触,据说他对小米的初步估值大约在2000亿美元并且相关投行也基本认可,而相关媒体对这一消息也通过采访进行过确认落实,基本与传言相差不大。其实小米估值的话题这几年一直备受媒体和大家的关注。
如今在家里随便看了一下:小米扫地机器人、小米净水器、小米旅行箱、小米电池、小米6手机……再加上刚刚为老丈人购买的红米5 Plus等,似乎家里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被小米或者其生态链上的产品所“包围”。作为普通消费群体中的一员,我始终赞同那句话——消费者是会“用脑子投票的”。诚然小米旗下的很多产品还是依托于小米的“金字招牌”,无法与细分领域内的大牌相比,但性价比却毋庸置疑。
而最终,在潜移默化改变大众消费观念的小米,终于还是走上了自己的“上市之路”。还记得在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上,雷军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米在未来五年内没有上市计划”。如今刚刚才过去四年左右的时间,雷军就“食言”了,或许是因为小米已经达到了最初制定的目标。
从2014年开始,小米就开始不断向多个领域进行延伸——智能家居、影视、互联网金融、移动安全、电商、手游、新媒体……只要是大热的风口,必然能看到小米的身影。为此,雷军也是处于不停奔波的状态中,他一直在尝试构建一个真正属于小米的生态系统。甚至因为摊子铺得太大还影响到手机的销量,直到后来雷军重新坐镇手机业务才将其拉回正轨。
或许,这就是之前小米并没有急于IPO的原因,毕竟生态系统未搭建完成就意味着远没有达到估值的“天花板”。事实上,早在2014年年底小米完成11亿美元融资时,估值就达到了450亿美元。而在经过三年的沉淀后,直接翻了4倍多达到2000亿美元估值,不得不说雷军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
2000亿美元的估值,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按照网上的统计数字看,2000亿美元估值=0.4个腾讯、0.5个阿里、2.5个百度、3.5个京东。也就是说,如果按照2000亿美元估值上市,以后BAT就得改名叫AMT——都是“造钱大户”了!BAT垄断中国互联网的格局,要被小米给打破,颠覆人们心中的既有观念。
不过,从营收和净利润等方面看,虽然没有小米方面确切的数据,但与腾讯、阿里、百度等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如果以业内标杆苹果作为对比的话,小米2017年超过1000亿元的营收约为苹果的1/16,而其2017年的净利润被预测为10亿美元更是只有苹果的1/50。但2000亿美元的估值是苹果的1/4,怎么看都似乎不对劲儿。
但是鉴于小米打造的生态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并不是只有纯粹的互联网基因,而是实体+互联网融合的企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或许2000亿美元的估值也是正常的。只是希望小米上市后,别把自己当成一个“腕儿”去朝着赚钱方面狂飙突进,还是能够踏踏实实地去做好产品和服务。雷军啊,还是要努力成为“乔布斯”,而不是“库克的化身”。(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