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教授 Dan Ariely,曾思考“工作”对于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天 Dan Ariely 遇到了之前的学生,那位学生的状态并不好,他对 Dan Ariely 说自己在一间大银行上班,最近为了一份简报忙了两个多礼拜。这份简报是为公司的并购计划而准备的。他尽心尽力地去做这份简报 —图表,表格,资料,每天都在熬夜。
在截止日的前一天他把这份简报寄给了他的老板,而他老板则回应他说:“这份简报做得还不错,但合并计划已经取消了。”之后那位学生觉得非常沮丧。
当他在做这份简报的时候,他其实还满开心的。每个晚上他都很享受着这份工作,享受着熬夜,也享受着把简报完美化。可是得知没有人会看到这份简报之后,他大受打击。
所以 Dan Ariely 开始思考,该如数据化劳动的意义?一开始,Dan Ariely 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实验中,Dan Ariely 把乐高给实验对象要他们堆出东西。
Dan Ariely 给他们乐高之后,就会跟他说,“你愿不愿组出一个价值 $3.00 的机器人?我们会用 $3.00 跟你买。”完成之后,把成品拿走并将它放置在桌下,然后再问:“你愿不愿意再组一个?这次价格为 $2.70。”如果实验对象答应,Dan Ariely 就再给他们另一组乐高。接下来,价格为 $2.40, 为 $2.10… 以此类推,直到他们说,“这根本划不来,我不做了。”这就是我们称为有意义的状况。
还有另一个情形。Dan Ariely 称它为 薛西弗斯 状况。 薛西弗斯 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 薛西弗斯 受到上帝的惩罚,并要他把一块特定的巨石推上山顶,正当他将要抵达终点的时候,这块巨石就会滚下山,那他就得再来一次。
Dan Ariely 还提到,“如果你看过以监狱为题材的电影,那你就会发现有时候狱警虐待犯人的方法,就是叫他们去挖地洞。当犯人挖完以后,狱警们就会让他把洞给补满然后再重挖。在这个周期性,一而再地重复做某一件事的行为之中仿佛有些什么东西是特别让人消极的。”
Dan Ariely 在第二个情形的实验当中问实验对象,“你想不想堆出一个价值为 $3.00 的机器人?”就和前面对照组相同流程,不同的是,在实验对象制造机器人的时候,Dan Ariely 会在实验对象前面把他们前一个成品给拆了。
然后当他们完成后,Dan Ariely 又会说,“你愿不愿意再造一个?这次会比上一个少 $0.30”如果他们又说好,我们就会把之前拆掉的给他们。
所以,这就是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他们不停地制造而我们则是不停地当着他们的面破坏。简单来说,实验对象陷入了 薛西弗斯 状况,面对了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工作。
拿这两种情形来比较,会发生什么状况呢?第一件发生的事就是第一组人堆出较多的机器人。 数量是 11 比 7。
另有一个实验版本。在这个版本中,没有人参与先前的实际实验,Dan Ariely 只跟他们讲述实验的过程。然后请他们预测结果。大家的预测大致上都是对的,但数值上却有所出入, 实验对象预测两者数据为 8 比 7。
那些只听过描述的实验对象,大概了解人们会在有意义的情况下多堆一个机器人出来。所以说,大家都了解意义很重要,但他们只是不了解它有多重要,是何种程度上的重要。
实验结束后,Dan Ariely 到了西雅图的一家软件公司,在这个软件公司里,有 200 位工程师为了创造出下一个创新的当红产品,被安置在另一个大厦。在 Dan Ariely 出现的前一周,这公司的执行长当著这 200 位工程师的面取消了他们的项目。Dan Ariely 说,他当时站在这一群这辈子交谈过最沮丧的 200 个人面前。
于是 Dan Ariely 问他们:“你们的执行长该如何做才能让你们减低沮丧呢?”
他们想出一堆点子。他们说,执行长可以让他们向整个公司报告他们这两年来的历程以及想要执行的计划。或是请他们想一想他们的技术上哪一方面可以跟公司其他的部门融合在一起。执行长可以请他们制造一些新产品并测试它们。
以上任何一项提议都需要些许的努力与动机。 他们并不是想要打混摸鱼,相反的,工程师们热切的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
Dan Ariely 觉得执行长基本上不懂何谓“工作意义”。如果这执行长像先前的实验对象一样,觉得意义的本质是不重要的,那他就不会在乎。而且他就会告诉他们,“那时候,我叫你们去东,现在我叫你们去西,一切都会没问题的。”
但如果你明白意义的重要性,你应该知道花一些时间精力,努力让人们关心自己所做的事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