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鸡可以克隆出恐龙吗?

1992年,加利福尼亚州立工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保罗·坎诺(Raul Cano)首次尝试从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昆虫中提取基因。昆虫留在琥珀内,这是一种坚硬的半透明化石树胶。可能正是基于这个猜测激发了《侏罗纪公园》的问世。

不久,他即从一只有4000万年历史的蜜蜂体内提取了基因样本。随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恢复了一只远古白蚁的基因。

看上去,当代的科学家似乎要不了多久即能获得恐龙的基因。但是,这些最初的试验都以失败告终。科学家不能复制他们的成果,导致外界纷纷猜测,这个被恢复的微小碎片事实上只是污染物,也许来自于研究人员的头发或衣服。

在琥珀中寻找远古基因的想法不得不中止了,看来,打开历史的大门还有待努力。

于是,在《侏罗纪公园》一片中担任顾问的霍纳领导一个研究小组,采取了新思路:对鸟类实施“逆向工程”(retro-engineer)。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鸟类起源于称为肉食鸟的兽角类恐龙。霍纳说:“如果我们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恐龙,我们就需要从鸟类开始,往前追溯。只要有鸟存在,我们就能够揭开恐龙的面纱。”

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埋于泥土中的恐龙化石,它们的状况保存极为完好,可以辨别出鸟类一样的特征,包括爪、羽毛等。

霍纳认为,现代鸟类的DNA隐藏有遗传记忆,这种遗传记忆或能再次“开启”,用以重建长久处于休眠状态的恐龙特征。为使此类庞然大物死而复生,霍纳用鸸鹋的基因组开始了他的尝试。鸸鹋是一种体型庞大、不会飞的澳大利亚鸟。

霍纳说:“鸸鹋具备我们所要重建身躯如迅猛龙一般大小的恐龙的所有特征。如果我打算复活恐龙,那么我应该以此为起点展开研究。”尽管霍纳的研究工作听起来有些牵强附会的味道,但他还是得到了一些著名专家的支持

威斯康星州大学遗传学家肖恩·卡洛尔(SeanCarroll)表示:“鸟类的基因总量可能与恐龙的基因总量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发育阶段产生的决策差异造就了最终是鸡还是霸王龙的差异。”

碰巧的是,加拿大科学家也在进行复活恐龙的研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古生物学家汉斯·拉尔森(HansLarsson)于2007年11月对1.5亿多年前“恐龙的长尾如何进化为鸟类短尾”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只有两天大的鸡胚胎,拉尔森获得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重大发现。拉尔森原本认为正在发育的脊骨将会有4到8个椎骨,但他的显微镜却发现了16个椎骨――这显然是爬行动物的尾巴。随着胚胎慢慢发育,“尾巴”变得越来越短,直至只有5个椎骨的雏鸡破壳而出。

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

他们最有力的一个证据就是:即使再好的克隆技术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DNA中,每一个核苷酸在极其完善的条件下能保持680万年,且恐龙已灭绝6500万年。

现在,最可能的事还是克隆出恐鸟(一种已经灭绝的新西兰无翼大鸟)。但是,恐鸟也不是一种飞龙目动物,算不上恐龙。

此外,科学家们还打算复活猛犸象。

在全球变暖导致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融化,猛犸象的残骸被人发现之后,现在干细胞科学家将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已经灭绝的猛犸象身上。


(欢迎关注“新史记”微信号:xsj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