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院士讲科学》,该书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总策划,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专家:刘先林,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一个城市的管理总会有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地面上影响车辆通行的井盖,那你知道我们是怎么化解这些难题的吗?下面就让刘先林院士告诉你吧!
测绘技术的应用
每一座大城市,都可能有一些痼疾,比如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在传统的测绘技术条件下,人们很难发现这些给城市带来视觉污染乃至安全隐患的事物,因为航拍图像难以发现地面建筑发生变化的细节。如果只依靠城管人员巡逻来发现这些违章建筑,也同样不现实。而运用制作第二代街景地图所需的技术,发现和清理违章建筑物的难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通过自动采集的点云数据,我们可以为一个个街区建模,再将这些模型与上一次采集之后得到的模型进行对比,就可以方便地看到建筑物的变化,继而“筛”出违章建筑物。在筹备一些大型活动特别是涉外活动的时候,这种快速发现违章建筑物的方法会凸显出它的价值。
由于城市规划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一些井盖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道路中间。由于井盖和相关的金属结构,与路面并不是一体的,因此很容易随着车辆一次次碾压而凹陷,并且(在凹陷之后)造成车辆明显的颠簸。在夜间车速较快的情况下,颠簸就会成为一个损伤车辆的因素,乃至行车安全隐患;同时,井盖本身结构不再牢靠,也可能会让它最终成为“马路陷阱”。但如果使用点云数据对道路进行建模,我们甚至可以发现某个井盖是否有大于或等于一厘米的凹陷,并通过井盖上的文字判断它的归属,然后通知相关部门前来维修。
测绘技术要接纳新技术
不过,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中国古语所言,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仅凭测绘手段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比如说,目前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精准扶贫”的工作。为了了解哪些居民点属于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我们可以借助遥感测绘,拍摄各地的情况(航拍图等),再将这些信息与国务院扶贫办的统计数据结合起来,从而选出贫困地区,以开展扶贫工作。
然而,这样的筛选方法其实是不完美的,因为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误差,遥感测绘的结果也不一定能精确反映地面上的情况。相比之下,目前流行的大数据分析,可能会得到更为精准的结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实名制的)车票和手机SIM卡,以及银行储蓄流水和物流包裹等同样基于实名制的信息,得到关于各地人员、资金、信息和物资流动情况的大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就可以有效找出真正的贫困地区。通过这种大数据分析方法,我们发现了一些以往被忽视的贫困地区,也剔除了一些其实不需要接受扶贫的区域。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成长,以及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技术走向完善,测绘工作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合流,已是一种不可阻挡、不可忽视的历史潮流。测绘工作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这些新技术,使自己在未来不至于被边缘化。
生活到处都会用到高科技,而更多新技术的发展,也会使很多行业发生变化。由于许许多多新技术的引入,测绘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信测绘技术与新技术的结合也将为人类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