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负了韶光,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切中主流需求

回顾过去的2017年,国内汽车市场如预期般进入了缓增长阶段,新能源车市场则成了少有的快增长点。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已突破60万辆,同比增长51.4%。为此,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接下来的2018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将达到100万辆。

对此,车业杂谈认为,单从数据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称得上“欣欣向荣”;但过快的增长后,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亦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隐患。

政策推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从无到有,主流需求仍未被激发。

但凡新事物的成长到兴起都有逐步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制造者的成本是制约新事物能否最终兴起的关键。好在,作为国家的战略之一,新能源车产业几乎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也正是因为政策因素,新能源车市场得以打破成本的僵局(成本高,定价高,消费者不买单;成本高,定价低,车企不干;成本高,定价高,实际成交价低,消费者买单)。事实上,新能源车产业一路走来,有多少车企不是拿政策补贴才活下来的呢?

根据此前的新能源车规划,进入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续航里程低于150公里,将不在享受补贴政策;续航里程150-300公里,补贴政策进行下调;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上调补贴力度。值得注意的是,此政策的负面影响已然体现出来:由于新能源补贴是通过车企先行垫付、再向国家申请,为抢在补贴政策退坡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11月份销量达到11.9万辆,环比暴涨30.5%;而进入今年1月份后,市场终端要么是无车可卖、要么是少有人问津。

透过此现象,我们进一步可以看到的是,新能源车市场的主流消费需求实际并没有真正被激发。即使是某些地方还附加了牌照优惠政策,比如在北京据说新能源车的牌照已排到2020年,因为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牌照优惠会如何。那么,市场的主流消费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新能源车的主流消费需求是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的性能与相当的价格。所以从表面来看,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退坡非常合理,鼓励性能(续航里程)的提升;但结合实际来看,目前续航里程达到补贴范围的新能源车不多,且受限于电池成本其价格普遍较高,至于达到300公里续航里程的,目前在售的多为特斯拉、腾势等价格不菲的车型了。显然,受惠者不是主流消费需求,好在,关于新能源车的购置税免征延期到2020年。

新能源车市场因政策而破局、成长,但如何让政策引导新能源车的主流消费需求崛起仍是待解之题,补贴政策何时全身而退或许无人能道明。

少些投机,新能源车产业需要利益相关者踏实解决三电核心难题,主流消费需求的核心要点在产品。

在过去的2017年,新能源车产业无疑是最受资本青睐的投资热土,众多的造车新势力纷纷崛起,且无一不打着制造新能源车的“旗号”。总结起来,其产品形态大概有如下几类:其一,超跑;其二,价格高的SUV;其三,声称有较高级别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良好人机交互体验的超跑或SUV;其四,漂亮的低速代步车。

应该来讲,若套用前述的新能源车的主流消费需求定义,以上产品形态均不能满足主流消费需求。为什么这些新势力要推出如此形态的新能源车呢?原因在于,在没有解决三电核心难题前,比如大幅降低电池的成本,新势力仍急需要向投资者背书,而背书的前提自然是有看点的、容易吸引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形态,比如跑车,它们能形成市场预期。但毫不客气地讲,被资本驱动的新势力表现出了太多的投机想法,营造了一些泡沫,意在用一些并不重要的属性去为新能源车增值;要知道,即使不用新能源,目前传统燃油动力系统完全可以做出比新能源车更好的产品形态、更好的性能、更好的产品体验、更合理的价格。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战略,它背后甚至承载着改变国际石油金融体系的使命,实在容不得太多的野蛮投资。事实上,电池、电机、电控,尤其是电池能力密度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才是利益相关者该踏实下来解决的难题,也利于长远收益。

2018年是新能源产业继续腾飞的一年,市场各方环境将持续向好,但韶光不能负。在车业杂谈看来,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能否达到100万辆并不重要,相比之下,更愿意看到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哪怕电池回收技术有突破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