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英鸦片战争,不得不提镇江之战,这是该战争中最后一次战役。而提起镇江之战,也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海龄。
此人是守卫镇江英勇抗英的著名清朝将领。郭洛罗氏,满洲镶白旗人。原为山海关驻防骁骑校,后任直隶张家口协守备。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领导天理教在河南滑县发动起义,建立农民政权,直隶长垣、东明,山东曹县、定陶、菏泽、金乡等地,纷起响应。九月,海龄随同直隶总督温承惠前往河南镇压李文成,因“屡著战功”,此后晋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为二等侍卫,充任古城领队大臣。五年后,即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统,次月调任江宁副都统。
1842年7 月,几千名英军开始进犯长江钥匙、南京门户、漕运咽喉---镇江。
关于这场战役,《清史稿》中有明确记载:“英兵既陷吴淞,由海入江,六月,犯镇江,提督齐慎、刘承孝败退,遂攻城,海龄率驻防兵死守二日,敌以云梯入城屠旗、民,海龄与全家殉焉。”
当时参战的英国军官利洛在其《英军在华作战末期记事》一文中也写到:“不论是汉兵或满兵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很令我们钦佩……从他们的行动可以看出,虽然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还是不肯屈服。”
时任两江总督牛鉴听闻消息后,连夜逃往南京。
镇江都统海龄率1700名将士守卫镇江,双方兵力悬殊很大。
为此,海龄采取闭城固守的方法,在英国军舰抵达金山之前就着手防御,即禁止运河通航,强令城内居民迁徒内地,从附近农家收集家禽、生猪等各种食物,用于供给守军,并将旗营官兵和青州兵调入城内,曾设枪炮加强四门布防,昼夜轮值防守。
最终,坚守镇江的中国官兵,在坚持七天、歼敌一百八十多人后,城破并全部阵亡。
关于海龄是怎样死的,《英人强卖鸦片记》中就有详细记载:海龄对妻子说,“今日之战,官军将恐不利,劝妻子趁北门起火,混乱以逃”。其妻答道:“许妾所为,君但督士卒,至死勿弃城。”说后,“掖小儿走于北门跃入猛火中以自死。海龄见之大怒,欲报妻子之仇,聚满洲兵四五十人,冲入敌中,殊死战,多杀敌兵,后海龄见兵寡,竟不可胜,因见北门火势未减,亦投其中,就妻子死所而死焉。”
宾汉在《英军在华作战记》里也有类似记载:“满兵的副都统海氏在败了的时候,坐在家中的一把椅子上,命令他的仆人点火烧房,故意死在火焰之中。”
那么,关于海龄的死为何会有不同的记载呢?
主要还是因为海龄在关闭镇江城后,立即开展大量的肃奸工作,不过,由于过于紧张,并严厉阻止难民迁徒出城,关键是持民族偏见,肆意扩大索奸,造成满城乱捉乱杀的现象,引起民间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