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和上网能增强“免疫力”?

你有没有上网时习惯性的关掉一些窗口,弹窗?

你有没有看电视,看视频时,看到一个阶段就离开去做其他事情,过一阵子再回来?

你有没有在上网看文章,看小说,逛贴吧的时候,到某一个章节,某个字,就自动的跳了?

这是一种习惯,同样也是一种免疫力。它就是,我们对广告的免疫力。

广告一词,据考证是一外来语。它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静止的物的概念的名词Advertise,被赋予现代意义,转化成为“Advertising”。汉字的广告一词源于日本。

一开始我们去找广告,也就是最先的招牌文化。最为熟悉的,就是古代那种“酒”“客栈”之类。到现在我们是在被广告入侵思维,叫”引起他人的注意“。看过小李子演的《盗梦空间》的人都知道,如今的广告大部分都是如同“植梦”一样让你潜移默化的了解了某个东西,它在不停的给你“洗脑”。面对大规模的植入行为,我们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就如同疾病一般。人机体免疫功能在30岁左右就开始减退,这种变化是悄然、缓慢、持续地进行,大脑也是如此,因此会对越来越多的广告形式,产生各种抗体。

我们,为什么会对广告有排除“异己”的反应呢?

原因在于,广告无处不在,如同“病毒,细菌“一般。当人的眼睛不能过滤那么多广告的时候,就会选择抗拒。而如今电视上网络上的广告却有着变本加厉的趋势,放电影中,电影内容里都夹杂着大量的广告信息。这是不被人接受的,同时也是违反常态的。所以人会习惯性的做出应对,也就是人正常的趋利避害。在一个50分钟的视频节目前,中,后,突然夹杂1分钟-2分钟的广告。影响观看的同时,还会产生对于视频平台的不良反应。这就好比一个被挖了洞的苹果,和一个完整苹果的区别,我们会选择什么就不用说了。

现在的中国市场,有很多产品在宣传上的开销比制作产品的成本大了极多,导致了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面世,被人诟病不已。不要再去做坏苹果,也不要去宠着坏苹果,市场会自然的淘汰那一类产品。

中国的消费者在进化着,不再盲目的相信品牌,更多的在乎的是实用性,也就是实用主义。广告做的好,才有成绩,产品做的好,才能生存!


笔是我的,口是你的

兜子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