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对于我们听觉的一个训练。
《弟子规》一共1080个字。113件事。父母呼 应勿缓。是入则孝里的第一件事。
父母呼 应勿缓。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
迟缓也就是缓慢,不痛快,漫不经心。为什么呢?无非是:不想听,不愿听,或者是魂不守舍,心神走了,没听到。(环境杂音影响没听到可以不计入内,专注做事情搞研究痴迷可以提倡)。无非都是心理的情绪问题,内心的不开心不高兴产生的一种惰性。也不是你想有的一种情绪,所以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只看它的走向。
不想听、不愿意听:你愿意听见吗?你对当下的觉知力关闭了吗?你想听并愿意听到吗?
听不到(魂不守舍):你听到了吗?你的觉知力在当下吗?你的思想游移到哪里去了?
其实追其根源都是思想的背叛。思想决定了你的判断力,决定了你的反应力,对父母的呼唤不能快速答应,为什么?仅仅是对父母如此吗?对别人如何?你说对你喜欢的人没意见的人就不会如此,事情真就会如此吗?习惯是逐渐养成的,怎会说变就变?所以你若对父母呼比较缓的话,相信对别人呼也快不到哪里去。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对于别人呼唤反应比较缓慢的你是你自己想要的吗?缓后影响的是别人还是自己?是谁受到的伤害更多?牺牲更多的是谁的形象?
是自己,是我们自己,
不要因惩罚别人而损伤我们自己;
不要用逃离的方式伤害我们自己;
不要用不面对的方式伤害我们自己;
有问题解决问题,直面我们不愿面对的人生才是我们坚强该有的常态。
你最多看到别人生气的样子是有一种快感,但那只是暂时的,一个拖拉的个人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是长远的!你可以轻视别人的感受,但你不能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不能牺牲自己的人生走向来换取短暂的快感。
我从不主张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委屈自己也不可能用诚信对待别人。一颗虚假的心也不可能会让别人真正的舒服开心。当你能正视自己认真对待自己时,别人对你的感受也坏不到哪里去,你也就学会了认真的面对别人。
所以沟通是最重要的,思想的同频才是能解决问题的关键。
看起来是别人的问题,亦或是父母的问题,当我们理解了事情的真相,一切又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当你有了自我认真、自我尊重的态度时,无论是父母还是他人,对是谁的呼我们也不会缓了。
这不仅是在家里,也不仅是对孩子,我想对每一个人都是实用的。
父母呼 应勿缓 实质上是揭示了我们每一个人对待“呼”时的听觉觉知问题,更是背后的思想对待问题,是让我们每一个人思考我们面对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
如果你认真思考了,父母呼 应勿缓 及他人呼 应勿缓 的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知道了“父母呼,应勿缓”的成因,我们的思想境界及个人素养是不是能提高一点点!
《弟子规》里的:父母呼 应勿缓。是一个认真活自己的人本就该做的事情,没有别的。也许是从前的人思想简单,人与人之间都简单,父母对孩子以及孩子对父母也简单。所以也没有人想那么多。就这么说了。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也就是我理解的《弟子规》的本意了。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状况百出,再拿来用会有很多不顺手的地方,或者会有不认可。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认真的活我们自己这将是永远不变的法则。
所以知道《弟子规》113件事究竟讲的都是些什么?是不是也是挺好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