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非常经典的一句话跟大家分享一下,商业正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这句话出自阿里CEO张勇,社群首先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聚集,同时连接着信息、服务、内容和商品的载体,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社群成为企业,与用户连接的最短路径和最间距的手段,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互联网+喊了一年,依然举步维艰,那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连接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呢?“互联网+”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可能就是“社群+”。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最大的不同,互联网思维是圈人连接关系,而传统的思维是圈钱卖货走人,一群人聚集起来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成就一番宏图大业,最重要的是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干什么,克莱社林在人人时代中认为社群的基础有三个:1、共同的目标,2、高效率的协同工具,3、一致行动。有了共同的目标和高效的协同工具,成员间开展一致的行动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从而也能促使社群的稳定性,增强社群成员间的团结协作,人类学家拉尔夫认为强有力的部落群体必须具备三个特征:相似的文化、频繁的互动以及共同的利益。
如果说“互联网+”,企业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是“社群+”,那么对于社群来讲,他有三个部分就是:社群构建、社群运营、社群变现,对于社群构建来讲,建立社群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清晰地定位、明确的方向,是新社群建立之初就要思考清楚地,任何事物没有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社群同样也如此,那么社群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聚到一起,通常来说社群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能够解决群员的痛点,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社群的载体,社群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产品或者服务,你要有够硬的产品品质或者令人尖叫的产品体验,或者是高频的或者是要么刚需的,这是一切的基础,那么你有优质的产品或者服务,如果没有就不要幻想构建社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并非仅仅是一双跑鞋、一个手机或者一台摩托车,而是一直共同陪伴的价值观和亲密感,而产品是凝结成员关系的媒介已以及群成员需求的解决方案,社群的标签固然可以把成员快速圈起来,但是如果没有产品把成员的需求完美的解决掉,标签就会陷入然并卵的窘境,同时如何组织想持续存在,必须完成一套鲜明特质打着自己烙印的文化。
任振飞曾经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那么产品也是会过时的,唯有文化才能长盛不衰,而社群文化体系的核心要回答三个问题:社群的存在为了什么?社群要实现什么目标?社群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持什么理念?
关于自媒体和社群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来一起分享和交流,那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