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考古学家在德国南部发现了一个大型坟墓,里面埋葬着34人的骨骸,其中包括9名成年男性、7名成年女性和16名儿童。
骨骼上的钝力外伤迹象显示这些人曾受过严重暴力伤害,包括头部曾受到过石器击打,腿骨曾被打断,受害者没有表现出任何防御性的伤口,表明他们是在逃跑时遇害。
这个坟墓就是著名的塔尔海姆尸坑,年代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它提供了人类群体冲突的一些最古老的证据,这一群体冲突就是战争。
人类的战争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原始社会的小型部落冲突到现在的国际性冲突,战争从未真正从人类历史上消除过。那么,人类发动战争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人类可以避免战争吗?对此,人们研究了人类近亲黑猩猩的行为。
著名的“贡贝黑猩猩战争”
20世纪60年代,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开始在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研究黑猩猩。由于黑猩猩生活地区偏远,那时人类对黑猩猩的行为还知之甚少。古道尔的工作改变了这一切,她首次发现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这些素食主义者也会为了吃肉,杀死其他灵长类动物,尤其是疣猴。但是,真正让古道尔感到震惊的还是发生于1974年的“贡贝猩猩战争”。
1974年,生活在国家公园北部的黑猩猩卡萨克拉族群的六只雄性成年大猩猩,组成了一个小团伙,袭击并杀害了一只属于卡哈马族群的幼年雄性个体。随后,它们开始大举入侵卡马哈族群的领土,偷袭单独觅食的卡马哈族群的黑猩猩。在准备偷袭时,它们会在森林中列队行进,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避免发出响声惊动敌人。以这种方式,它们杀死了卡马哈族群的所有雄性,俘虏了三只雌性,占据了卡哈马族群先前的领地。这场争斗前后长达4年。
这场争斗异常残忍。在争斗中,黑猩猩们会用牙齿撕下对手大腿的皮肤,还有的雄性黑猩猩会将手弓成杯状,盛上对手胸口涌出的鲜血饮用。而让人不安的是这两只黑猩猩族群原本属于同一个统一的族群,后因族长死亡,群体内讧而分化。原有的地盘被一分为二,两个新的族群分别占领公园的南北。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受害者都是与“凶手”一起长大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曾经关系非常亲密。
毫无疑问,黑猩猩群会相互杀死,而且它们的冲突形式符合人类对“战争”的定义,它们会使用人类战争中常用的手段—有组织的袭击来降低风险,并从中获益(获得领地、食物和伴侣),它们的暴力行径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出于战略考量,并协调一致的。所以,黑猩猩确实会发动战争。
是什么引起战争
但是什么原因引起黑猩猩之间的战争的呢?是因为人类的干扰,而产生偏激的行为反应?还是黑猩猩本身就有杀戮的本性?
一些人认为黑猩猩发动的战争根本不是一种天生的行为,而是人类惹的祸。
首先,由于农耕和伐木,人类毁坏了许多黑猩猩的栖息地,这意味着黑猩猩的栖息地变小,族群之间住得会更近,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它们之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
那么,果真如此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人类学家迈克尔·威尔逊与几十名同事一起,开始记录在非洲各大自然保护区黑猩猩的死亡情况。
该小组分析了18个黑猩猩族群的数据,在观察期,这些黑猩猩族群中一共有152个成员死亡,其中大约2/3的死亡者是由敌对族群中的雄性黑猩猩联合突袭导致的。
保护区的面积跟黑猩猩发生致命冲突的频率也没有关系。比如乌干达基巴莱区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森林没有遭到任何砍伐,地貌多样性和良好的保护使得这里成了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但这里黑猩猩的死亡率高于任何其他地区。
这些证据表明杀戮似乎是黑猩猩的一种本性。
对人类的启发
由于黑猩猩和人类有最近的共同祖先,大约在600万年前才“分家”,其基因组跟人类的相似度高达98.8%,这是否意味着暴力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战争没法避免?
一些人认同这一观点,但另外一些人举出了一个有力的反驳例子:倭黑猩猩。倭黑猩猩和黑猩猩都是黑猩猩属下的物种,它与黑猩猩外表相似,但与雄性“主政”的黑猩猩不同,倭黑猩猩是典型的“母系社会”,雌性占据统治地位,它们更温顺,很少发怒,通常将交配作为一种礼仪,表达其对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好感,它们会花更多时间来玩耍和交配。
威尔逊的研究团队也跟踪了倭黑猩猩的死亡数据。结果表明,在92年间,四个倭黑猩猩族群中,只有一只疑似因打斗致死。
同黑猩猩一样,倭黑猩猩同为与人类关系最为紧密的近亲,人类、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那么,人类的祖先到底是生性暴力还是生性和平呢?没人能说清。
2011年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人类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减少暴力冲突,例如,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谋杀率和战争中的杀戮率一直都在下降,其他形式的暴力犯罪也越来越少见。
所以,好战的黑猩猩并没有完全揭示人类的本性,因为倭黑猩猩就是一个例证。即使人类天性有暴力倾向,我们也不应该焦虑,因为人类还有自我控制能力、理性和较高的认知、同情心以及道德准则……所以人类完全可以避免战争。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7年第12期杂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