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最难做的角色,受百官敬仰,也被皇帝提防,享荣华也易掉脑袋

时间:某年(唐代宗年间)

地点:郭子仪府

人物:郭暧,郭子仪之子,驸马;升平公主,唐代宗女,郭暧之妻

郭暧(有些不高兴):亲爱的,你怎么还不快点儿,爹爹的大寿就差咱们了!

升平公主(撒娇):凭什么我要去给你爹爹拜寿?我是公主,你是臣子!

郭暧(真不高兴了):连太子都去了。。。

升平公主(生气):我就是不去!

(画外音:“啪”——郭暧扇了升平公主一嘴巴)

郭暧(恼怒):你不就仗着你爹是皇帝?!让我爹做我爹还不稀罕!

升平公主(暴怒):你!你!你!好!你等着!

地点:皇宫

人物:升平公主;唐代宗,大唐皇帝,升平公主之父;郭子仪,太尉,中书令,汾阳王

升平公主(泪眼婆娑):父皇!郭暧居然大逆不道地说,让他爹做皇帝他爹还不愿意呢!

皇帝(无所谓):嗨,他说得对!如果他爹真做皇帝,那还有咱们父女的事?

(画外音:“报,皇上,郭子仪绑子上殿”)

郭子仪(恐惧万分):皇上!臣万死!逆子竟然敢殴打公主,还口出大逆不道之言!请陛下允许臣严惩这个万恶不赦的逆子!

皇上(笑道):嗨!郭爱卿,不哑不聋,不做家翁!小孩子斗嘴,你又何必在意呢?

郭子仪(不解恨):陛下,您虽有无量胸襟,但此逆子不惩处实在难以消臣心头之恨,请允许杖刑!

--《醉打金枝》

▲郭暧(752年—800年)

大唐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盛世。不幸的是,安史之乱将它带入衰落。

不幸中的万幸,出现了几个人。在这几个人的努力之下,大唐没有提早灭亡。

这几个人就是被称为大唐中兴三大名将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这其中,李光弼因朝廷的猜忌,郁郁寡欢,最终病死;仆固怀恩则更干脆,直接反叛,最终儿子被杀;硕果仅存的是郭子仪!

到最后,郭子仪已经官拜太尉(大唐一品)、中书令(宰相,拥有实权)、关内河东副元帅(拥有兵权)。

更有甚者,他被封为异姓王——封汾阳郡王!

在那个“非刘不王”已经深入人心的年代,异姓王不异于断头饭——虽然丰盛(在西方叫“最后的晚餐”)。

郭子仪如坐针毡!所以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脍炙人口的《醉打金枝》!

“当个功臣,容易么!”

很艰难!

▲郭子仪(697年-781年)

大宰相礼敬御史中丞,只怕被报复

郭子仪兢兢业业做功臣的例子之一,就是身为大唐一品的他居然极为小心的对待还只官拜御史中丞的卢杞。

郭子仪为人豁达,爱交朋友,也善于交朋友。许多官员前来拜会,他都不让亲眷回避。这样一来,不仅能使来客因感觉到老宰相家里气氛的欢快而消除拘束,更能使来客感觉到老宰相的善意。

不过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只要卢杞到来,郭子仪就会屏退所有亲眷,然后亲自出迎,最后在正堂以非常正式并且尊敬的礼仪接待他。

家人:“老爷,为什么接待卢大人要亲眷回避?”

郭子仪:“这个卢杞,长相丑陋(据史料说他貌相极其丑陋,脸为蓝色)。我恐怕家人嘲笑他,让他感到没面子。”

家人:“嗨!这个卢杞不过是一个御史中丞,至于您一个宰相这么谨慎对待么?”

郭子仪:“你别看这个卢杞现在只是御史中丞,将来很可能官拜宰相,重权在握!我观此人,心胸狭隘,有仇必报!我不能不谨慎对待呀!”

结果,果不出郭子仪所料,这个卢杞当上了宰相,然后大肆报复原来的仇敌。

但,郭子仪一家幸免于难。

▲鱼朝恩书法

祖坟被挖,大宰相一声不吭

郭子仪兢兢业业做功臣的例子之二,就是身为大唐功臣的他面对祖坟被挖,居然一声不吭!

中国古代,可以比肩杀父之仇的就是挖祖坟之恨了。

不幸的是,大唐功臣郭子仪的祖坟就被挖了。第一号嫌疑人是当朝大红人,位高权重的监军太监鱼朝恩。

这要换了别人,早就提刀“向鱼朝恩的脑袋砍去”!

但是谁让苦主换成郭子仪,而嫌疑人是鱼朝恩!

事发之后很长时间郭子仪一言不发。

皇帝唐代宗李豫宠幸鱼朝恩,忌惮郭子仪,想做和事老。于是召见郭子仪。闲聊之中谈及郭坟被盗一案。

郭子仪闻言,离座(他可以坐着见皇帝),下拜,痛哭流涕:“皇帝陛下,臣带兵千日,自己士兵挖人家祖坟的事情屡屡皆是,现在臣自己的祖坟被挖,这是报应!跟谁都不相干!臣只怪自己呀!”

不愧是郭子仪!一场大祸(不然,鱼朝恩狗急跳墙,郭子仪被逼无奈,很可能走上万劫不复的仆固怀恩道路)暂时消弭(注意是“暂时”)!

▲鱼朝恩,唐朝的擅权宦官

仇人相见,孤身坦胸以见

郭子仪兢兢业业做功臣的例子之三,就是身为大唐功臣的他在祖坟被挖后面见杀气腾腾的头号嫌疑犯,居然坦胸以见!

盗墓事件不久,身为头号嫌疑犯的鱼朝恩居然邀请苦主郭子仪来章敬寺相见(估计是皇帝出的主意)。

但是这次相见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让鱼朝恩向郭子仪赔罪还是试探郭子仪?我觉得是后者。不要忘了,唐代宗宠信鱼朝恩(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唯一相信的人就是鱼朝恩),所以即使真的是鱼朝恩盗的墓也不会让他说出去——要真说出去,又岂是赔罪能了的?所以皇帝的目的是在试探郭子仪,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心生毒怨(刻骨的仇)。

于是,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如果真的有,郭子仪显露出来了,那就就地铲除!

笔者相信,相见那天的章敬寺里杀气腾腾!

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于是让郭子仪带领三百多个全副武装的侍卫随行。

郭子仪大声说道:“我是大臣,如果没有皇帝的诏命,谁敢把我怎么样?如果真有皇帝的诏命,我只有服从!要你们何干?”

于是,只带领几个随从,坦胸而往!

到了寺门口,鱼朝恩见郭子仪只带了少数随从,警觉地问:“你怎么就带了这几个人?(言下之意:其他的人都出来吧)”

郭子仪笑了笑:“我确实只带了这么几个人。人带多了,怕您疑心!”

鱼朝恩至此才长叹一口气,感佩至深地说:“郭公郭公,忠厚无双!”

一场大祸至此才全部消于无形!

▲《免胄图》大酋舍兵下马拜见郭子仪

无奈,全是无奈

一切的一切,全是“功臣”二字闹的!

当年范蠡给文种写下了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文种不信,终于被杀。之后韩信、英布、彭越也死在刘邦手中——至此,功臣在立功成名之后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更何况自己这种功高早已震主的异姓王,死一千回都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郭子仪可以选择的道路并不多。

第一条路:反叛!

这条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一旦失败,不但族灭满门,而且遗臭万年。是下下策。像英布就是如此,结果身死人手。

郭子仪不会选择这条路。一来郭子仪常年受的教育决定他就是满门抄斩也不能出此下策(满门抄斩毕竟在历史上留一个“冤枉”,不会遗臭万年);二来大唐虽历经安史之乱,但人心忠李,安禄山史思明造反最终身死人手就是教训——所以郭子仪是不能也不敢反叛的!

第二条路,宁死不反叛。

注意,为什么不反叛也得死?很简单,帝王猜忌的屠刀时刻高悬。特别是出身比较低的皇帝,如刘邦和朱元璋等。这条路也是死路,比上一条路好在不会遗臭万年——很多冤案历史都会公正。缺点在于必死,如果说上一条路是九死但还有一线生机的话,这条路是必死,而且死的很窝囊!郭子仪不会选!

那就只有第三条路:忍气吞声,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穷于应付。

苟延残喘于帝王利剑之下!很多人以酒色自娱,甚至装疯卖傻都是如此。

相较于他们,郭子仪则更厉害——有了委屈也得“打掉牙齿和血吞”;为了安全不惜屈尊下顾;甚至,祖坟被挖也得充耳不闻;甚至面对仇人,也得笑脸相迎!

惟其如此,才能活下去!

哎!当个功臣,容易么!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牛奕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