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郡王有什么区别

在清朝时期,最高等级的爵位为亲王(第一等爵)和郡王(第二等爵)。而且这两个爵位只有清朝宗室和高等级蒙古贵族才有资格获封。但我们在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铁帽子王的称号,这个铁帽子王又是什么来历呢?


铁帽子王就是指爵位可以世袭罔替,这是一项早在魏晋时代就有的爵位制度,只不过到了清朝换了个更酷的名字罢了。

中国古代的爵位继承制度是每一次被继承都会降一个等级,以清朝为例:某位亲王死后,他的儿子(一般为嫡子)继承他的爵位就会被降到郡王,到孙子继承的时候会被降到贝勒,曾孙继承会被降到贝子,以此类推。而铁帽子王则不受此影响,无论继承多少代人,都会保持原来的爵位,即亲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的还是亲王爵位,孙子继承的时候也是亲王爵位。

因此,所谓铁帽子王,其实本身就是亲王或郡王,只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从而获得了可以惠及子孙的特权。


除了子孙继承爵位方面外,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郡王享有的权利和待遇并没什么不同。不过,一般能有资格获封铁帽子王的人(继承爵位者例外),都是功勋卓著者。他们无论是在朝中的威望,还是皇帝的信任程度,都比其他亲王、郡王更高,所担任的职位也会更高。


清朝历史上一共封了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清朝初年封了八位,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朝中后期又封了四位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怡亲王胤祥、和硕恭亲王奕訢、和硕醇亲王奕譞、和硕庆亲王奕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