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强势会对家庭造成怎样的影响?

时下,荧屏上婆婆、极品丈母娘强势来袭。与传统的母亲形象相比,这些母亲形象大都性格强势,且在家庭中处于一种说一不二的女王地位。在剧中,她们每次出场都会带来一场家庭风波,推动剧情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强势的母亲或对家庭有毁灭性”的说法则甚嚣尘上。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根据?一个强势的母亲究竟会给家庭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一、强势母亲对家庭关系模式的影响

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家庭关系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知道,一个正常的家庭应由三部分组成:父亲、母亲和孩子。这三个部分又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即父母和孩子们,其中父母所在的第一层次起决定作用。借助美籍理论生物学家Ludwig Von Bertalanffy的系统理论,我们可以将正常的家庭关系模式表示如下:

注意:在双亲健全的家庭关系中,夫妻(F、M)之间应为平行互动的关系,亲子(F、M、C)之间应为上下行互动的关系;同胞(C1、C2、C3)之间应为平行互动的关系。

在双亲健全的家庭中,如果第一层次中父亲、母亲的平行互动关系发生变化,M过于强势那么家庭关系模式则可能发生以下两种改变:母亲主导模式和放逐父亲模式(如图)。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这两种模式中,M的态度非常重要。在母亲主导模式中,丈夫、妻子本来的平行互动关系被打破,父亲和孩子都受母亲M的领导。如果这时M以“女王”的姿态出现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那么势必会对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产生不良影响。而在放逐父亲模式中,父亲在家庭中变得可有可无,孩子的成长则过多的受到母亲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这对

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二、强势母亲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之Hold不住的爱

在生活中,很多男人都说自己是“妻管严”。有人认为母亲主导模式下的夫妻关系正是“妻管严”的主要表现。但是,“妻管严”的命运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在“妻管严”的道路上甘之如饴,有的则成为离婚大军中的一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个由激情、亲密和承诺完美组合的等边三角形。而维系这个等边三角形的第一要素就是亲密。一般说来,亲密是指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表露和内心的沟通,而在这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爱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曾对500位离婚当事人的离婚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40%以上的夫妻因一方或双方有婚外恋而离婚,38%以上的夫妻则因性格不合而劳燕双飞。在母亲主导模式中,如果妻子以“女王”的姿态出现,对丈夫一味的强势,忽视爱人之间起码的尊重、平等,那么丈夫一定是一位痛苦的“妻管严”。在这样的形势下,夫妻亲密关系必然会大打折扣,更容易导致出轨的发生。而当夫妻间的理解、分享、支持也越来越少的时候,夫妻性格中的对立面可能就更容易显现,致使夫妻感情彻底破裂。

三、强势母亲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之Hold不住的成长

除却对夫妻感情、婚姻的影响,强势的母亲对家庭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孩子的成长上,而这也是网络上关于“强势的母亲或对家庭有毁灭性”的说法的主要来源。

(一)母爱之痛

当母亲以“女王”的姿态出现,孩子的成长又会受到哪些影响呢?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对这种问题有一个精彩的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而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也都对母亲养育态度与儿童个体进行研究。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鲍德温将母亲的态度分为支配、干涉、娇宠等,经过研究他发现:当母亲的态度是支配性、干涉性、专制性的,儿童易形成消极、反抗的个性(表格中的1、2和6)。

有句西方谚语是这么说的:“认识一个女孩,不妨先认识她的母亲。”这句话虽有偏颇,却也说明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之大。在生活中,很多母亲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自我。但是,“女王”的孩子往往不是“国王”,其中的原因需要每一位强势老妈认真反思。

(二)子不教父之过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而在母亲主导模式中和放逐父亲模式中,父亲的角色却在孩子的成长中处于尴尬的地位。这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什么影响呢?

(1)不利于儿童体质的增强。在幼儿眼中,父亲是强壮、力量的象征。童年时与父亲的嬉戏是很多人一生难忘的经历。儿童在与父亲玩耍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这种经历是母亲永远替代不了的。

(2)不利于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发展。对男孩子而言,对父亲的模仿是他学会怎样做男人的主要途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而长年和异性的母亲粘在一起,易形成“恋母情结”,不利于他对男性角色的认同和发展。对女孩而言,父亲是她认识异性的一面镜子。父亲与母亲的相处方式将对她今后与丈夫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3)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心理学家麦克·米尼通过实验证实,每天和父亲交往超过2个小时的孩子,与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相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一般来说,父亲通常都具有独立、自信、坚强、果断、积极进取等个性品质。在成长中缺乏父性教育的男孩,个性多优柔寡断且不自信,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对女孩而言,缺少父亲的陪伴,使她在成长中更容易继承母亲的强悍、霸道一面,不利于今后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