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锅挡子弹?电影《投名状》里的脑洞真能实现吗

编者按:前段时间,冷兵器研究所曾经刊登了《说说比《投名状》更真实的太平天国战争》一文。文中曾简单提及《投名状》中最富争议的,清军士兵用铁锅挡子弹的情节BUG。很多读者对此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冷兵器研究所这次为大家奉上一篇更为详细的考证文章。

▲投名状电影中出现的用铁锅挡洋枪的情节

电影《投名状》里的铁锅能挡洋枪子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种铁锅连冰雹都挡不住,更别说是子弹了!

2013年时就有新闻,贵州某地遭遇冰雹,结果铁锅都被砸穿了。

其实铸造生铁锅,在中国古代,是赫赫有名的出口拳头产品。下图是南海一号出土的铁锅,大量的铁锅堆叠在船舱乃至甲板上。

这些铁锅在经过金相分析之后,为共晶或过共晶白口铁,平均含碳量为5.6%,而且近九成的铁锅含硫量在0.6%以上。高硫高炭的铁锅硬度高且耐磨,但是在制作成大型薄板铸件的时候,就显得尤为脆弱,日常使用中都会出现破损。以至于古代中国出现补锅匠这种职业,因此被冰雹打出窟窿就不足为奇了。

▲清代佛山铸造铁锅生产中的红模铸造法

这种铸造的铁锅自然是无法抵御洋枪的,影片中使用的洋枪,以枪机形状来看,为装填球形铅制弹丸的火帽枪,即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的前装滑膛枪。这种火枪连板甲都淘汰了,小小的铸铁锅自然不是对手。

然而事事无绝对!要是较真问:铁锅有没有可能挡住子弹?答案却是有可能!

因为中国除了铸造的铁锅,还有锻造的打勺(锅),也就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手工锻打铁锅!而且!这种铁锅在工艺上甚至跟欧洲的板甲有类似的地方!

▲打勺工匠王立芳回答采访者关于锻锅所需的工程量

打勺也就是锻造铁锅,之所以名声不显,主要是因为制造这样一口铁锅,从加热塑形开始,到最后的冷锻,前后一共要敲击4万多锤!这种方式制造的铁锅,自然不如铸造铁锅一次成型来的方便快捷,而且要额外耗费原材料,进而导致在产量上远远落于后者,成本更是远高于后者!于是很多人只知道中国有铸铁锅而不知道有锻铁锅。

▲打勺(锻打铁锅)中冷锻期所需加工工具

▲打勺(锻打铁锅)中热锻期所需加工工具

说起来,这种锻打铁锅,其实就是对金属薄板进行加工。打勺放在国外,可以成为钣金加工,而钣金加工在欧洲古代又有一个很出名的延伸产品——板甲。众所周知,板甲是为了应对早期火器而出现的防具,在中远距离中对轻火器有良好的防护能力。

▲日本南蛮胴(胸板)上火器射击留下的凹陷。

任何盔甲,在材质一样的情况下,片材厚度是最重要的一项评价标准,然而对于当时的火枪枪口动能而言,绝大多数的盔甲厚度只能对抗远距离射击。即便是被评价为威力不足的轻火绳枪,在100m距离上的动能依然可以击穿2mm的钢板。而甲片厚度普遍超过3mm的板甲,就已经很笨重了。日本的足轻甲甲片厚度甚至只有0.8~1.4mm厚,3mm已经是大名将级别的防具了。

▲骑士与风炉中对不同厚度的钢板对于远程武器的防护能力如图所示。

但锻打铁锅要做到厚度超过3~4mm,倒不是不可能。因此如果你真有一把厚度足够、做工优良的打勺,用来挡一下远距离射来的早期前装枪的球状子弹,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指望拿这个打勺面对火枪队列释放无双技能?还是洗洗睡吧!要知道做工更好,具有防弹外形的板甲都被早期前装枪淘汰了……

说回到《投名状》电影本身,那些穷得要靠“抢粮!抢钱!抢XX”才能活下去的大头兵们,能找到一口铸铁锅就是运气了,指望庞清云(李连杰)、赵二虎(刘德华)给他们每人配备一口用四万锤敲出来的昂贵打勺?都这么土豪了,还用得着跟太平军去拼命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可以从在中国已经渐渐消失的锻打铁锅中,看到唐、明时代,国人对中国盔甲金属光泽的形容词——明光铠、明盔明甲。中国的锻打匠人可以将铁板锻打出什么样的效果呢?有多明光,是怎样的明光?从那四万余锤所锻造出的的一口铁锅上,依稀可以看到当年中国盔甲,在光线下所反射出其应有的真实色彩!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