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绝对不要买杰克琼斯,就算五折也别买

学生时代本格逛商场,能接触到的最时尚的男装品牌就是杰克琼斯。

记得有一年冬天,全学校男生撞衫率最高的是一件军绿色飞行员夹克外套,背后印着 JackJones 的 Logo,远远就可以看到。“哦,原来xx班的xx也挺有品味的呀……”

内个时候买一件原价的杰克琼斯最新一季单品,跟现在年轻人膜拜 Supreme 没差别。记得高三班级里新转来一个山西借读生,家里坐拥几个亿的矿产但是天天穿一身 361 度,性格腼腆也没什么人理他,这哥们儿不知道如何打入我们杰克琼斯的时尚团体。后来他爸听说了,愣是拍给他一万块钱让他去百货大楼杰克琼斯专柜血拼,内个气势完全不次于现在去 Dolce&Gabbana 来一套西装。

他一直以为是换了一身杰克琼斯才成功融入了北京的时尚高中生圈子,其实同学们只是被他的土豪形象镇住了,毕竟杰克琼斯还是不便宜的。

当时,我们天真地认为自己是身着丹麦 Bestseller 集团旗下国际时尚品牌的弄潮儿,这个庞大的服装家族拥有包括 JackJones 、 Selected 在内的十多个服装品牌,我们穿的可能是欧洲时尚圈最 in(out)的设计。甚至淘宝刚刚诞生那几年,杰克琼斯和 Nike 并列成为最受男性用户欢迎的品牌。

但是几年过去,本格渐渐发现一个问题,为啥杰克琼斯每年的设计都差不多?为啥在市郊冷僻商场里,有一些专柜常年五折?

后来开始接触潮流杂志如《milk》,《1626》,上潮流论坛和网友交流,本格才意识到,原来时尚圈很大,但是杰克琼斯并不属于这个圈子。

Jack&Jones 是 1989 年在丹麦创立的,品牌定位是大众化,平民化。 Jack 和 Jones 是欧洲最普通最常见的男性名字,跟我们的建军&建国,或者小明&小强一样。人家定位就不是时尚,是平民化!在那些互联网不普及,信息不透明的日子里我们对时尚的认知仅局限于人家欧洲人出门去个超市的着装。

(欧洲的 Jack&Jones 官网和店铺 风格偏日常)

在1997年丹麦服装行业不景气的时候,Bestseller 的两位合作伙伴 Allan Warbury 和 Dan Friis 在中国创建,由丹麦独资的外资企业名为绫致(天津)时装有限公司,算是 Bestseller 的子公司,经营包括 JackJones、only、vero moda 和 selected 在内的四个品牌,只负责设计与分销,并不负责生产。所以我们看到的吊牌产地来自江苏、辽宁、浙江、广东等祖国各地,最后到天津贴牌出厂。

本格一位江苏经营服装厂的朋友透露说他们的工人在同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杰克琼斯和美特斯邦威等不同品牌的裤子,有时别家工厂的 Levi's 常规牛仔裤无法按时交货,也会委托给他们做……质量可想而知(比 H&M 强点儿但很有限)。

我们一直在这个时尚误区里土了很久,信息化让我们看透很多隐藏在时尚云雾背后的商业运作。

2007 年,ZARA 进入中国市场,快时尚大军来袭,绫致独享整块蛋糕的局面已濒临终结,开始降低加盟商数量,压缩库存,几乎所有商场开始出现各种大卖场,但全面促销的同时大大损耗了自身品牌形象。

就如同很多理发店一样,坐享市场的时候大肆扩张,遍地木北和审美,然而经营管理跟不上导致服务达不到标准化,让很多审美固然丧失了应有的“审美”。所以这是为什么直营店品质好过加盟店的道理,它保障了你的消费体验。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JackJones 面临品牌老化,定位模糊,设计平庸(甚至哗众取宠)的危机。从前一件飞行员夹克的产品周期是 3-5 年,现在不同了, 你在 ZARA、优衣库、GAP 都可以买到甚至更加物美价廉的同款。ZARA 从设计开发(抄袭)到流行的周期最快可以只用1-2周的时间。

一个好的服装品牌以什么为主导其实很重要。

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获知所有品牌的历史、创建历程、对比这一季与上一季的设计有哪些变化、店铺与打折资讯,甚至这一季设计师是谁,他是毕业于法国 ESOMD 设计学院还是英国圣马丁,擅于研究面料还是印染,曾在哪位大师级工作室有过学徒经验,这个品牌是设计师主导还是销售主导。

设计师主导的品牌对面料对配件甚至缝线材质这些细节都有近乎于吹毛求疵的要求,会倾注全部的精神与才华希望自己的“骨血”是有灵魂的站得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原创设计师品牌,因为一旦他们做砸了几件衣服,就可能毁掉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赶走本来就不多的几个客户。

而杰克琼斯不一样,它要做的是让顾客在这里可以找到任何他们想要的款式,至于做工、用料这些,够用即可。绫致时装公司经常被品牌管理,市场营销学科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学设计的人不会对它感兴趣。

近年来,杰克琼斯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致力于定位升级,年轻化,开始玩联名,玩概念旗舰店,请明星代言,甚至跟嘻哈歌手合作。

本格顺势吐槽一些不走心的联名,简直就是设计师客串,甚至还出现了四方联名…联名本身应像是两位聊得来的朋友在碰撞灵感、火花和创意,而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着怎么从消费者身上捞一笔钱。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那些所谓时尚的快销品牌在自己衣着体验中的地位不及品质优异的基本款。包括本格本人。正因我们吸纳的文化越来越丰富,鉴别好东西的眼光越来越犀利,对品质有所挑剔,对设计懂得审美。那些跟不上我们节奏的品牌注定是要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