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式扶持到引导性扶持,才是新能源补贴退坡的意义

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成为近两年新能源市场的热点词汇。

根据2015年4月公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显示,正式版一个最大变化是 “坡度”加大——由征求意见稿的(补贴)2017年比2016年降10%,2019年比17年再降10%,变成2017年比2016年降20%,2019年比2016年降40%,大致可以等效于降幅增加了一倍。

简单来说,退坡就意味着补贴的减少,但不是一次性减少,而是逐步减少,实际上这是给了车企降低成本、提升研发实力一个时间期限的。具体来看,在2015年,低于150公里的补贴是3.15万/辆,150-250公里之间是4.5万/辆,再算上1:1的地方补贴,二者的差价是2.7万元。而新政低于150公里的补贴降到2.5万,而150-250公里的补贴不变,导致二者差价拉大到(算上1:1地方补贴)4万元。这样一来,几乎让续航里程较低的车型也没有拿到补贴的可能。

年关将至,2018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究竟如何?成为近期业内关注的重点,尽管到目前位置,正式版的政策尚未出台,但“跳水”相信仍然会成为主旋律,与此同时,有部分门户网站曝光了一组关于2018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手稿。

手稿里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纯电动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补贴;二、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补贴;三、2018年对不同纯电动乘用车实际耗电量(为便于区分,用X来表示)与要求耗电量(取Y的最大值)的比值,也有会相应的财政补贴调整系数。只有X小于65%Y的纯电动乘用车才能享受1.1倍的调整系数。

应该来讲,这份手稿的内容与业内的预想出入不大,近段时间关于2018新政策的预测也都思考到了以上三点。从纯电动车巡航里程、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耗电量考虑,这些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扶持的意义所在。

与此同时,不管这份手稿真实性有几分都可以看出,2018年补贴政策并非全面的继续跳水,而随着补贴标准的提高、对技术要求的提高和对车企研发能力要求的提高,表明,未来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会继续有,但不再是往年“普惠式”的补贴,而是优扶重点企业和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

此外,近期讨论的热点话题还聚焦在2018年是否会取消续航里程低于1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是否会取消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车业杂谈认为,取消续航超过150公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事实上,按照2016年的标准来计算,续航低于1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就已经很难再拿到大额的单车补贴;换句话说,在纯电动汽车续航普遍已经提升至220公里以上的阶段,这类车型已无存在的必要。

而关于是否会取消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车业杂谈看来全面取消或者大规模取消新能源地方补贴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是补贴和政策之间会出现越来越多组合拳的可能更大。此前,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也透露,财政部会同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正在针对新能源车补贴建立一整套财税政策体系,补贴从单项政策到政策组合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应该来讲,2018年整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技术路线或将因为政策支持的变化而出现深度调整,对于车企来说,解决续航、丰富车型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以及降低功耗仍是最大压力,而与之相关的配套企业产业链又该作何应对?这些答案都将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