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特约作者:一一)
傅斯年小传:将孔祥熙、宋子文轰下台的民国“大炮”,一天只有21个小时
【1950年12月20日】67年前的今天,我们只是陈胜吴广,动手动脚找东西的民国魏征傅斯年病逝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山东聊城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曾任国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之原则影响深远。
傅斯年为人性格耿直,嫉恶如仇,抗日战争期间踏入政坛,成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4年以“美金公债案”公开炮轰当时的“皇亲国戚”孔祥熙,将孔赶下台;后于1947年的“抢购黄金风潮”中,炮轰有发国难财之嫌的行政院长宋子文,再将宋赶下台。时人称其为“傅大炮”,或比喻他为民国时期的魏征。
胡适曾评价傅斯年:“他的感情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
(胡适与傅斯年(左一),胡祖望合影)
【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
1896年3月26日,傅斯年出生。幼年丧父,由祖父及母亲抚育成人,15岁结婚。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1918年,与罗家伦等20余人组织新潮社,提倡新文化,与北京大学国粹派论战。傅斯年也因此成为著名学生领袖。
1920年(24岁),他去欧洲,在伦敦大学研习三年半后,后转赴柏林大学,游学时间长达六年。1926年10月,应中山大学的聘用回国。1928年,积极筹划创建了著名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34年(38岁),和元配离婚后迅速与同学的妹妹俞大彩在北平结婚。
(傅斯年考入北大预科时,与弟弟傅斯严合影)
【死磕皇亲国戚的傅大炮】
1944年(48岁),傅斯年在参政会上向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发难,揭发他贪污舞弊,骂他是皇亲国戚。孔祥熙的妻子是宋霭龄,与蒋介石、宋子文是姻亲。
事后蒋介石亲自请他吃饭,问他:“你信任我吗?”傅斯年答:“我绝对信任。”蒋介石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立刻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1947年(51岁),傅斯年分别发表了两篇文章:《这样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和《宋子文的失败》,痛批当时行政院长宋子文:“自抗战以后,所有发国难财者,究竟是哪些人?照客观观察,套购外汇和黄金最多的人,即发财最多的人。”硬是把宋子文逼下台。
(傅斯年在《世纪评论》抨击宋子文)
【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
抗日战争后期,国共两党也开始考虑未来国家的执政问题。此时,中国民主同盟的一些成员希望未来由三方共同执政,因此决定前往延安说服中共。1945年7月1日,褚辅成、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傅斯年、冷遹一行六人,乘专机到达延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
基于“北大情结”,毛泽东单独拿出一个晚上与傅斯年进行交谈,当毛泽东谈及傅斯年曾在五四运动大出风头,为反封建与新文化运动作出伟大贡献时,傅斯年回应道:“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
傅斯年在返回重庆之前,请毛泽东题字留念,对方慨然允之: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945年,傅斯年一行访问延安)
【开除自己老师的北大校长】
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傅斯年出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他坚持“民族气节”,对于汪精卫时期北京大学的教职员全都开除,学生学籍和学历都不予承认,要先补习考试才能进新北大。对他自己的老师周作人,也一视同仁,予以开除。
周作人写的“仓卒骑驴出北平,《新潮》余响久消沉,凭君箧载登莱腊,西上巴山做义民”和“次有齐鲁民,生当靖康际,沿途吃人腊,南渡作忠义,……,讲学称贤良,闻达参政议,千年诚旦暮,今古无二致,旧事倘重来,《新潮》徒欺世,自信实鸡肋,不足取一胾”,对学生傅斯年怨恨讽刺也不是偶然。
1946年9月6日,傅斯年将北京大学校长一职交给先前在美国办外交的候任校长胡适。
【为学生拼命的台大校长】
1949年1月,傅斯年搭机飞到台北,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受命于危乱之际,他积极“替台大脱胎换骨”。台大面貌为之一新,形成了一个蓬勃向上的局面。据说,傅斯年常去找蒋中正要办学经费,他每去一次阳明山,必定是“满载而归”。
傅斯年试着在中国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多元学风中取得平衡。1949年4月6日,台湾大学和师大发生“四六事件”,傅斯年对当局不经法律程序直接闯入校园逮捕师生非常不满,他警告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司令彭孟缉说:“若有证据该抓就抓,若无证据就不能随便进学校抓学生!我有一个请求,你今天晚上驱离学生时,不能流血,若有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 。
(傅斯年与蒋介石合影)
【台大傅钟二十一响】
晚年傅斯年身体肥胖,患有高血压,又患有胆结石。1950年12月20日上午,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答复教育行政质询时,过度激动,“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议场”,享年55岁。
新闻公布时说“傅斯年先生弃世”,因台语口音而被其学生听成了“傅斯年先生气死”,引发小规模学潮,直到官方出面解释才平息。
傅斯年逝世后,葬于台湾大学校园,校内设有希腊式纪念亭傅园及“傅钟”;其中,傅钟启用后成为台湾大学的象征,每节上下课会钟响二十一声,因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台湾大学校史馆中傅斯年校长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