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齐桓公称霸春秋列国,被誉为“华夏第一相”。除了在政治、军事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外,管仲在经济领域,更是成绩斐然。
管仲与周王室同宗,但到了管仲这一代,家里已经很贫困了。为了谋生,管仲开始学做生意。由于经营方面的需要,他跑过许多地方,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累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成为齐国的新国君。在管仲好友鲍叔牙的推荐下,管仲被任命为齐国相国。此后,管仲在经济领域的天赋就开始充分发挥出来。
春秋时期连年征战,各种苛捐杂税繁多。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山海”就是铁和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建立了盐铁专卖制度。通过对特定资源的国有垄断,来给国家创造丰厚的利润。功能类似于现在的中国烟草、中国电信等单位。
管仲提倡实行间接税,即把税收隐藏在商品中,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的买卖中,不知不觉就纳了税。按管仲的说法就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这一征税方法,直到今天仍在被广泛应用。
当时的齐国,粮食价格不稳定。丰收的时候,粮价贬的很低;歉收的时候,又涨的很高。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管仲实行了粮价准平制:在丰收的时候,由官方以统一价格大量买进粮食;歉收的时候,则将这些储备的粮食大量卖出。这种做法有效的平抑了物价,保障了农民生产利润。其功能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储备粮。
此外,管仲还通过提倡“奢靡”,鼓励消费,扩大了内需,促进了齐国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齐国想征服楚国,管仲出了个主意,派人到楚国高价收购楚国特产的鹿。楚国一看到鹿这么好卖,全国上上下下都开始抓鹿、养鹿。管仲又派人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由于楚国全民都在抓鹿、养鹿,耽误了农时,而平时储备的粮食又都卖给了齐国,结果楚国米价疯涨。老百姓承受不起,纷纷从楚国逃到了齐国。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衡山国盛产兵器。管仲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于是衡山国百姓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一年后,齐国派人购买粮食,当时粮价每石15钱,齐国却按每石50钱收购。包括衡山国的其它国家百姓都运粮卖给齐国。然后就在夏收前的一天,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这时齐国又忽然对衡开始山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只得向齐国投降。
这两个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买鹿制楚”、“衡山之谋”。管仲利用贸易的方式,搞跨了楚国和衡山国,成功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管仲在经济领域的许多思想和实践,至今仍被沿用。如果那时候已经有诺贝尔经济学奖,管仲应该当之无愧的获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