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后金(清朝的前身)开始在辽东崛起。1619年,明朝万历皇帝任命杨镐率领约十一万明军进攻后金,准备一举将其歼灭。明军兵分四路挺进。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率军六万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一带迎击。史称“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结果明军大败,损失兵力约45800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从此,后金占据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此战之后,明军陷入被动。后来又跟清军多次交锋,但大部分战斗都以失败告终,明朝在山海关以外的绝大部分领土都相继被清军占领。
在兵力对比上,直至1644年满清入关时,清军兵力不过十万人。而明军在崇祯皇帝死后,仍有百万之众。在武器装备方面,明军当时已大量配备火器,而清军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按说明军应该有明显的优势,可是为什么总是打不过清军呢?
首先,明军虽然总兵力要远高于清军,可是布置在北方边境的兵力却并没有明显优势。当时明朝国内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军。和来自北方满清的威胁相比,农民起义军对大明王朝而言才是切肤之痛。因此,明朝的首要目标是先镇压各地的叛乱。虽然明军总兵力过百万,可到处都分掉一部分,实际上反而大部分地方都兵力不足。
其次,明朝内部党争太厉害,朝臣各个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比如平辽总兵官毛文龙屯兵皮岛,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蓟辽督师袁崇焕上任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竟矫诏杀掉了毛文龙。从后来的情况分析,毛文龙之死,对明朝抗清的负面影响极为巨大。
在武器上,虽然明军大规模的使用火器。但当时的火器质量不行,发射间隔长,射程短,杀伤力也很有限。如果是和清军进行野战,往往一排子弹刚打完,清军的骑兵就已经冲到眼前了。因此,明军后期几乎不敢和清军正面交战。
此外,清军由于采用了八旗制度,使得军队整体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而且中原地区的富庶让清军有很大的作战动力,因此每次打战总是士气旺盛。反观明军,由于采用了军户制度,军人地位很低,没有荣誉感,打起仗来也自然不会有那种“拼命三郎”的狠劲。而且明朝后期由于国家财政吃紧,驻守北方的明军因没有即使得到军饷,还发生过几次哗变。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能够不一触即溃就已经是万幸,还能指望他们战胜如狼似虎的清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