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九都八迁系列之八—栎阳

栎阳(公元前383-前350,34年)

秦献公(前424-前362年),嬴师隰,秦灵公之子,秦出公堂兄,在位23年。也学其他国家大力改革,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户籍相伍,推广县制。战争胜败不一,周显王派使者祝贺“献公称伯”。

秦孝公(前381-前338),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前338在位,共24年。致力恢复穆公之霸业,任用商鞅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庶强大之国。迁都咸阳。

秦献公命途多舛,先前说到其父为秦国君灵公,其为太子,人生得意时被废除且逃离秦国(类似今天的国际间政治庇护)(详见秦国九都八迁系列之七—泾阳)。可后来,又被迎回秦国做国君,他的内心是复杂的,就像他的先祖秦武公也是被先废而后立(详见秦国九都八迁系列之五—平阳)。可是他并没有像武公那样报复权臣,而是选择了迁都栎阳(前383年)。一来避开是非之地,摆脱权臣的权力渗透,减少政变概率;二来将都城迁至更东,也表达他立志收复河西之地的决心。秦献公深知人殉制度寒老秦人之心,刚登上国君(前384年)就下令废除武公首开活人殉葬制度,约292年的人殉制度算是被终结,但人殉之风还后面还略有延续。

栎阳城遗址

献公一生大战小战不断,土地失得反复,终究战死沙场。孝公从小耳濡目染其父雷厉风行,铁马金戈,也立志为父报仇,壮大秦国,恢复穆公之版图。孙皓晖《大秦帝国》也是以献公作为历史小说的开端,填补了诸多空白,让人更形象的了解了秦国。为写小说,孙皓晖先生特地辞去大学教授一职全身心的投入大秦史实文献求证以及创作上。

书回正传,孝公时期,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孝公有大志焉不得大才怎不暗下决心与六雄争霸。于是乎,一榜《求贤令》,至此商鞅登上了秦国的舞台,也登上了历史璀璨的舞台。孝公在《求贤令》中,数落自己的前辈(祖先),实属“大逆不道”,但正是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恳切之心打动了山东诸多学子来秦。

商鞅,卫国人,原名卫鞅,来秦前为魏国国相府中庶子。由于河西之战立战功被封于商(今陕南),又被称商鞅。废世袭设立军工爵制度,开阡陌废井田,实行统一税收,严禁私斗,推行县制和统一度量衡等。改革变法韬光养晦之后,河西之战,一举恢复穆公之东境版图,实现几代君王之愿望,也显示出其军事才能。

太史公在描述孝公和商鞅的字数上相当,还作《商君列传》,可见地位非同小可。特别是商鞅主张建议孝公将都城栎阳迁到咸阳,旧栎阳已经完成使命(河西已无忧),那么迁到更加适宜的都城迫在眉睫。

1.栎阳(Yue yang)城位置

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在关中环线的“武屯”十字路口向东)(非今临潼的栎阳镇)。地处石川河与清河汇夹之地,北依荆山,南眺渭水。这里地处渭河平原,土地肥沃,利农业。

太史公说栎阳的地势是“北却戎狄,东通三晋”,地理位置与作战有利。迁都咸阳后,由咸阳东行,经高陵、栎阳、重泉,至临晋的蒲津渡过黄河,向北可达太原、上党。秦对赵作战,走的就是这条路。奈何栎阳格局太小,位置靠东,而咸阳位置农业均优于栎阳。

2.栎阳陵区

何为冢呢?古人云“山顶曰冢”,“冢,封土为丘陇象冢而为之。”从上所言,冢就是在墓上筑起了像山顶一样的封土。也侧面说明献公、孝公陵上已开始筑起封土了(周朝以前墓陵是没有封土的)。

秦人陵随城而建,栎阳为都34年,其间只有献公和孝公两位秦公。栎阳城的东北郊为王陵,东南郊为一般人的墓葬。

栎阳同泾阳、平阳等一样都是临时性的都城,待其使命完成,便为故都。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即公元前350年,孝公迁都咸阳城。

陈正奇.河西之争与秦都栎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119-124.

刘瑞,李毓芳,王自力等.西安市阎良区秦汉栎阳城遗址墓葬的发掘[J].考古,2016(9):54-69.

刘庆柱,李毓芳.秦汉栎阳城遗址的勘探和试掘[J].考古学报, 1985(3):353-381.

附《史记秦本纪》选文

献公元年,止从死。

二年,城栎阳。

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

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十六年,桃冬花。

十八年,雨金栎阳。二十一年,与晋战於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襜霡。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彊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於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脩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彊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於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

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

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

十四年,初为赋。

十九年,天子致伯。

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虏其将魏错。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贵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於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编辑&撰写|醉月伐桂戏嫦娥

WeChat ID:研学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