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篇普通的新闻稿,在商业利益的左右下,也可能成为巨头们短兵相接的导火索。
在吴咏宁坠楼事件的唏嘘声中,火山小视频起诉新浪故意抹黑的新闻登上了科技媒体的头条,起因在于火山小视频指出报道存在部分失实,直言新浪属于商业恶意竞争,为曾经的门户新闻标杆蒙羞。
进入2017年,新浪和今日头条“擦枪走火”不断,特别是在今日头条推出“微头条”深耕社交之后,双方更是从暗战变成了明争。
都是微头条惹的祸?
回到起诉事件本身来看,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吴咏宁坠楼事件发生后,北京商报在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跟进报道,新浪引用了这篇文章,但对文章标题和内容进行适当删改,矛头直指今日头条旗下的火山小视频。随后火山小视频发表官方声明,并向海淀法院起诉新浪刻意“造谣”。
声明发布后,受到舆论压力的新浪网修改了此前的新闻链接,删去了谣言内容。然而,当天下午,新浪网却又将早前谣言内容的百度快照,放到了网站的新闻原文上,作为正式新闻的补充,未做任何说明,继续传播。
在这一事件背后,最让人联想到的还是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在内容方面的争执。今年8月份的时候,今日头条小范围内测了“微头条”功能,允许用户将微博等平台上的内容同步到今日头条上,其中不乏刘强东、雷军、俞永福、彭蕾等商业大佬,以及多位一线明星。作为反击,微博封掉了今日头条的接口,甚至今日头条官方微博的发布、私信等功能均被新浪停掉,一度沸沸扬扬。
应该说,在新浪的业务体系中,微博已经承担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单从市值上来看,微博的市值已经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远超母公司新浪的70亿美元。此外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算法平台崛起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编辑推荐模式逐渐式微,微博在流量、内容等方面的重要性再度凸显。
令新浪高度紧张的,或许真的是今日头条的“微头条”。微博的价值在于不可替代性,自2016年以来,微博几乎是所有大范围事件的主导者,不管是王宝强离婚还是引发公愤的翟欣欣事件,微博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既承担了事件传播的主要媒介,又扮演了舆论引导的角色。也恰恰是这种不可替代性,在对新潮流的响应上,开放的微博碾压了相对封闭的微信,市值也随之高涨。
而“微头条”对微博的威胁可以归结为两个层面:
其一,今日头条All in社交的思路同样是人工智能推荐,微头条的内容可以精准地到达粉丝和感兴趣的人群,在分发效率上更有优势。而微博的信息流需要考虑更多的商业化因素,甚至对内容的推荐量进行了一些“截流”,包括和菜头等头部大V已经开始转换阵地。
其二,在微博成熟的社交环境下,从草根到KOL再到大V的上升通道已经出现了诸多门槛,相比之下依靠人工智能推荐崛起的今日头条,似乎是一个机会更大的新战场。与此同时,今日头条也在通过“千人百万粉”、400亿流量扶持等等,业已成为微博最直接且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
新浪显然不愿意沦为待宰的羔羊。
四处出击的新浪
细数下来,最近半年新浪和今日头条或暗或明的冲突已经不是第一次。不管是出于突破瓶颈,还是自我防卫,频频针对今日头条只是新浪四处出击的表现之一。
1、信息流反击。
今日头条的崛起动了传统门户的蛋糕,新浪、腾讯、网易等纷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新浪所做的便是在自家新闻客户端上推出了“即时推”的功能,即记录用户的阅读兴趣,针对性的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
除此之外,微博也开始全面拥抱“信息流”,弱化了订阅逻辑,强化了推荐逻辑。从微信近期的声明来看,内推推荐的排序并非完全按照时间输出,而是优先向当前在线粉丝进行分发,再根据这部分粉丝对内容的反馈,对后续用户刷出来的内容在排序上进行调整。
然而,微博的优势原本在于给予用户较高的自主选择权,让用户主动出击,自主决定关注谁来获取信息。现在微博却打算用算法来替用户决定该看什么内容,似乎有点走偏了。另外,在不成熟的算法技术下,以及对商业化的过度追求,用户关于首页“广告太多”的抱怨也层出不穷。
2、内容独享反击。
今年9月,微博发布新版用户服务使用协议,其中关于著作权“归微博平台独立所有“的规定引发了用户集体吐槽。不少媒体解读为这是一个让用户“二选一”的问题,即要么同意协议,将原创内容的版权归属于微博,要么就不能使用微博。不可否认,微头条上的不少内容同步自微博,包括网易新闻的“微资讯”等也是这样的打算,微博打算独享用户生产的内容,却不小心玩过了火,惹怒了用户。
3、营销上的干扰。
11月底的时候,新浪在新闻客户端内上线了“明日头条”功能,slogan是“你期待的才是头条”。如果说知乎在愚人节前夕的“明日头条”还有些许玩笑成分,新浪的意图无疑更加的直接:在营销层面对“敌方”进行干扰。
明日头条栏目如约上线,主打并非第一时间的即时最新鲜新闻资讯,而是“明日事今天就能知道”。一大波娱乐明星的站台,也不难猜测新浪的用意,即打造一家满足各路追星党们有关爱豆明日行程之类的新闻资讯平台,当然在内容上不局限于娱乐内容。然而除了可以带来一定的关注度和话题效应,明日头条在内容形式上并不足以让今日头条恐惧。
究其根本,新浪需要改变的是构建内容护城墙的思路,与其赌上身家性命与跨界的竞争者斗恶,倒不如把精力放在产品和运营上,相比于竞争对手的威胁,自身的内容机制和运营策略或者更值得反思。
最后,商业的竞争无法避免,但恪守竞争的底线似乎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