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已知最后一只袋狼(又称塔斯马尼亚虎)于1936年死于霍巴特动物园。这种大型有袋类食肉动物曾被欧洲定居者视为当地绵羊产业的威胁,成为政府消灭的对象。但今天发表在《自然-生态与演化》最新的研究显示,在人类抵达澳洲之前,袋狼就已经开始发生长期的遗传多样性损失。袋狼基因组数据显示,这可能源于某些基因区域的变化。
袋狼曾广泛分布于澳洲,直到3000年前左右在澳洲大陆灭绝。大约1.4万年前,因海平面上升,一个袋狼种群被隔离在塔斯马尼亚岛,并持续生存至20世纪初。但是它们被欧洲定居者视为当地绵羊产业的威胁,成为政府消灭的对象。已知最后一只袋狼于1936年死于霍巴特动物园。袋狼与演化疏远的犬科动物之间的相似性是趋同演化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若不是有典型的育儿袋,袋狼和有胎盘犬科动物几乎别无二致。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ndrew Pask及同事从一个用酒精保存的拥有108年历史的袋狼样本中提取DNA,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他们发现大约在7万-12万年前的时间段里,袋狼的遗传多样性急剧下降,这个时间早于人类定居澳洲的时间,而与倒数第二个冰川期相关气候变化存在重合。作者比较了多个已灭绝和现代哺乳动物的头部形态,发现袋狼和犬科动物之间存在特殊的趋同演化。为了阐明袋狼与犬科动物相似性的遗传基础,作者对比了袋狼基因组和犬科动物祖先的重构基因组,并发现了二者的相似点,原因可能是偶然而非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所定向的基因和通路,在袋狼和犬科动物之间不一样。
作者总结表示,袋狼与犬科动物的趋同演化,并非源于自然选择对于相同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作用,而是源于对调控基因表达位置与时间的基因区域的作用。
在相应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Ross Barnett与Eline Lorenzen写道:“这项关于袋狼的研究表明,博物馆收藏品对于推动我们理解自然世界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