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火与剑》中,鞑靼人首领图盖别伊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配角。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可谓是将他的反派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那癫狂,以及与赫梅利尼茨基之间亦敌亦友的合作关系,都可谓是让人瞩目难忘。当然,图盖别伊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他作为一位重要的鞑靼将领,与电影中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图盖别伊的鞑靼语全名是Ar??n Do?an To?ay别伊(笔者不懂鞑靼语,还请见谅),其中“别伊”这个词其实并不是他名字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类似贵族头衔的称号。在被派往乌克兰支援赫梅利尼茨基之前,图盖别伊担任着克里米亚汗国彼列科普地峡行省的首席贵族。这一地区是链接着克里米亚半岛与大陆之间的唯一通道,因此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被任命守卫这一地区,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图盖别伊在当时的克里米亚汗国中重要的地位。
▲克里米亚鞑靼人
然而由于大多数克里米亚汗国文献的缺失,或者说鞑靼人少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因此对于图盖别伊在前往乌克兰之前的种种事迹,基本是不得而知。不过要说的是,电影中所展现的图盖别伊不喝酒这一事,其实并不符合历史。虽然图盖别伊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鞑靼人,但是与那个时代大多数的穆斯林一样,图盖别伊对于酒倒是并不忌讳,或者说这位鞑靼将领和哥萨克人一样也是嗜酒如命。因此他与赫梅利尼茨基之间不仅是战友,也是臭味相投的酒友,以至于两人经常在营帐中喝的烂醉如泥。不过酒友归酒友,哥萨克人和鞑靼人之间微妙的联盟关系,倒也并没有因为两人之间亲切的友谊而变得紧密。实际上,在一开始克里米亚汗国答应向哥萨克人提供援助之前,双方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死敌。鞑靼人对于哥萨克的军事援助,主要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削弱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势力,并且在战争过程中趁机在乌克兰大肆抓捕人口卖做奴隶。
▲克里米亚鞑靼人
图盖别伊对于他所肩负的“使命”也自然非常地了解。他在战场上与赫梅利尼茨基出色的配合,一度令波兰—立陶宛方面产生极大的恐慌,以至于以讹传讹,将图盖别伊所带领的鞑靼兵力说成了有十万之众。不过,虽然图盖别伊自然不可能带来如此多的军队,但是鞑靼人和哥萨克人刚开始合作就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契合度,也不得不说这确实反映出了图盖别伊和赫梅利尼茨基两人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
在完成作为克里米亚汗国贵族的使命上,图盖别伊一样极为卖力。虽然他带来的鞑靼军队只有4000骑兵,但是在起义初期便掳走了大量战俘和普通乌克兰农民,并且为了进一步削弱波兰—立陶宛的力量,图盖别伊极力表示哥萨克和鞑靼联军应该趁着联邦刚刚在战场上遭遇重创,并且国王逝世的情况下,立刻向波兰内地进军。
▲哥萨克军队与鞑靼军队汇合
图盖别伊这一要求得到了赫梅利尼茨基的认可。然而在接下来战争中,由于冬天的降临,加之军队中爆发的严重黑死病,哥萨克和鞑靼联军不得不在临近波兰—立陶宛首都华沙的情况下,与联邦达成协议撤军。虽然并没能如愿将波兰—立陶宛首都华沙也洗劫一顿,但是图盖别伊在这场战争中,已经掠走了20多万来自乌克兰和波兰的人口,因此也已经可谓是收获巨大。如此大的收获,自然也引起了当时克里米亚可汗伊斯兰·格莱三世的兴趣。因此在当波兰—立陶宛和哥萨克之间的短暂停战结束之后,伊斯兰·格莱三世便决定亲自率军前往乌克兰。
▲鞑靼人骑兵
不过相对于图盖别伊,伊斯兰·格莱三世对于哥萨克人来说就不是一个什么可靠的朋友了。在斯特利帕河之战(电影中的最后决战)中,虽然哥萨克和鞑靼人有足够的机会可以一举活捉波兰—立陶宛国王杨·卡奇米尔,但是由于伊斯兰·格莱三世不希望太早结束这场战争,因此他选择背叛哥萨克人,与杨·卡奇米尔议和。由于事发突然,包括图盖别伊在内许多鞑靼将领对于伊斯兰·格莱三世的这一决定都非常不满,但是却也无可奈何,而鞑靼军撤离战场,也最终导致这场大战功亏一篑。之后,虽然图盖别伊与赫梅利尼茨基再次合作,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另一个属国摩尔达维亚公国的战争,但是哥萨克和鞑靼人之间此时由于复杂的东欧外交原因,双方关系变得无比微妙。很快,波兰—立陶宛与哥萨克之间的第三次战争爆发。在其中最为重要的别列斯杰奇科之战中,由于鞑靼人与哥萨克人之间的互不信任,双方分开扎营,但是这对于鞑靼人来说很快演化成了一场灾难,没有遮掩并且位于高处的鞑靼军营,无疑是波兰—立陶宛炮兵的绝佳目标。在波兰—立陶宛猛烈地炮击后,大批鞑靼士兵和军官丧生,这其中就包括图盖别伊。在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之后,伊斯兰·格莱三世坚定地选择离开战场,甚至还强行带走了前来劝阻的赫梅利尼茨基。这场战争也就这样,最终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静默之鸮,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