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怎么做爸爸?

袁世凯有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最有名的是老大和老二,袁克定和袁克文。

袁克定(1878-1958)是袁世凯的正室所生,乃嫡出的袁门长子,他与政治的关系也最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袁世凯。

袁克定4岁那年,袁世凯赴朝鲜平叛崭露头角,被清廷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位置坐稳后袁世凯从河南项城老家接来妻室,从那时起,袁克定就一直跟在父亲身边,走南闯北,历练人生。

人们印象中的袁克定不拘言笑,为人处世严肃端庄。年轻时的袁克定也曾风花雪月过。袁克定在京城风月场上最让人咋舌的一件事,是在天仙戏院与李莲英的亲侄子大城李抢风头。

大城李名叫李富堃,见袁克定在天仙戏院常年备包厢,每次进戏院都是人前人后吆五喝六,心里不服气,借故找岔子滋事,抓住袁克定手下一个跟班装大爷为理由,大打出手,从口角争执演变为一场轰动京城的群殴。

袁世凯得知后大发雷霆,吩咐人将袁克定叫来,提着鞭子狠狠抽打了一顿。又派人拿名片请来大城李,放下架子,奉为上宾,一口一个“贤侄”叫得亲热,还当场叫袁克定给大城李赔礼道歉。随后又摆酒设宴好生招待。此后不久,又让袁克定与大城李磕头烧香,结拜兄弟。

经过这么几个来回,大城李心中的怨气早已烟消云散,逢人便说袁世凯了不起,肚子里能撑船,是做大事的人物。这是一种身教,父亲治人的手腕,让袁克定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约在此前后,父子俩有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对袁克定人生观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袁世凯说,自己当年也是心性浮躁的少年,多亏叔父袁保恒栽培,接到京城潜心读书,方成正果。

袁世凯设法调动起长子内心蛰伏的另一种激情——对政治和权力的欲望,这一招最终奏效,袁克定告别花花世界,一门心思投入到权力游戏中,成了袁世凯的得力助手。

袁克定骑马摔伤后,到德国治疗,受到威廉皇帝的接见,德皇认为,德国和日本所采用的君主立宪政体,最适合中国,这对袁克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缘际会,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掌握最高权力,这让袁克定看到了自己当皇帝的机会,为袁世凯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和袁克定倾心政治不同,袁克文则是典型的公子哥儿。袁克文出生在朝鲜,他的母亲金氏是袁世凯在朝鲜所娶的3个姨太太之一,嫁入袁府时才16岁。

这是一门荒唐的亲事:金家本来以为嫁给袁世凯当正室,结婚后才知道是姨太太,甚至陪嫁过来的两个丫鬟,也被袁世凯收作姨太太。因此,金氏内心的凄凉、无助与纠结,可能对袁克文的性格产生了影响:苦闷彷徨,玩世不恭。

不过,袁世凯对袁克文绝对是疼爱有加,这种疼爱,体现在一个“严”字上。袁世凯有很多写给家人的书信,其中有封《示次儿书》就是专门写给袁克文的,那一年袁克文才10岁。袁世凯还为袁克文拟定了一份立身课程,摘录如下: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贪恋衾绸;

习字:早餐后习字五百,行楷各半;

读经:刚日读经,一书未完,勿易他书;

读史:柔日读史,日以十页为限,见有典故及佳句,随手分类摘出,以资引用;

作文:以五十为作文期,以史论时务命题,兼作诗词;

静坐:每日须静坐一小时,于薄暮时行之,兼养目礼;

慎言:言多必败,慎言,即所以免祸;

运动:早起临睡,须行柔软体操;

省身:每日临睡时须自省,一日做事可有过失,有则勿惮改,无则加勉;

日记:逐日记载毋间断,将每日自早至夜,所见所闻所作之事,一一记出。

这套教子方案至少可以一扫人们心目中袁世凯是大老粗的形象。这套方案,当然有传统的一面,比如读经与省身,但是也已经包含了当时的教育新理念,像锻炼身体,在当时的精英家庭已经普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袁世凯对袁克文的要求,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比如作文,他强调的是多写史论和时务为主题的文章,这与传统儒家的教育理念已经非常不同。

就根本上来说,袁世凯想避免让他成为“名士”这一点,是彻底失败了。袁克文成为不折不扣的名士,他对政治和实际事物不感兴趣,而专事收藏、书画和女色,后又反对袁世凯称帝,走到了哥哥袁克定的“反面”。

袁世凯曾感叹,老大(袁克定)是个瘸子(从马上跌下来留下的后遗症),老二(袁克文)是个公子哥儿。他最欣赏的,其实是三女儿袁静雪。

袁静雪从小就像个男孩子,敢说敢做,百无顾忌。袁世凯明白女儿要富养的道理,对袁家的“公主们”管教比较宽松。

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回忆,有一段时间,她和二姐曾经让袁克文带出去听京剧名角王瑶卿、王惠芳等人的清唱,每天从袁府里进进出出,黄包车就停在大门口,袁世凯装作不知道。

袁静雪在教馆里顽皮,把石笔研成粉末撒在讲台上,来授课的老师当场滑倒。五姨太向袁世凯报告这一情况后,袁世凯只是把袁静雪叫来,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你不好好念书,以后不给你饭吃。”说完便不管了。

五姨太为这件事把袁静雪关在屋子里重重责打,袁世凯知道了,板着脸对五姨太说:“下次你再这样打她,我就这样打你。”

袁世凯担任民国大总统时,曾经将袁静雪许配给宣统皇帝溥仪,但是袁静雪又哭又闹,死活不从,袁世凯却哈哈大笑,这门亲事也就作罢。

闹洪宪帝制那阵子,袁家特地请来了老师,教子女学习皇室礼仪,对那些繁文缛节,袁静雪也是不感兴趣,以哭闹来抵制,她是子女中唯一一个不肯穿“皇女服”照相的人。

袁世凯对女儿的态度,彰显出他思想中宽容和新潮的一面。事实上,袁世凯对当时的新思潮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他很能接受新观念。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在天津创办了北洋客籍学堂,招收顺天、直隶两省客籍官员及幕僚的子弟,袁家子弟更是学堂里的主力。后来,袁世凯还派子侄们到德英美等国去留学。

1920年,袁世凯已经去世,袁克定的儿子袁家融到美国读书,一起去的还有他的两个叔叔:十叔袁克坚,十二叔袁克度,虽然辈分是叔侄,年龄却差不多。这时,袁家已经严重衰落,但是这种向学的风气仍然主导着袁家后人。


(作者:唐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