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近几年,随着普洱热潮的兴起,一种“保温而又持久茶香”的“铁疙瘩”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只见三五好友,围坐于炭火前,火上一铁壶正滋滋得冒着热气,茶香四溢,伴着浅笑低吟,一室温馨。于是拥有一把日本铁壶,成为了每个茶人的追求。
第1则- 传自唐宋,兴于邻邦 -
在有文字记录的文档中,铁壶的相关资料是极为缺失的,但茶具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那时以铁釜为主,铁釜是没有提梁和壶嘴的,煮沸的水要用小竹勺舀出来,就像我们今天从汤盆里往外舀汤。
而到了唐宋时期,开始流传到日本,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日本人并没有对中国铁釜改良,所以保留了中国最地道的铁釜制作和使用方式。
直至今日,在日本的传统茶道中依然以使用铁釜为主,所以相对铁壶的史料依然极为缺失。
第2则- 铁壶起源与发展 -
最早的铁壶记载可追朔至日本江户时期,起源于日本江户中期(1780年代),那时出现了专门制做茶釜的“釜师”,以京都为中心。
到了江户时代中期,为了方便注水,将小的茶釜加上注水口与把手,就是铁瓶(铁壶)的基本设计。而在明治时期则更加广为流传。
现今备受关注的京都老铁壶,距今已有数百年之遥。到昭和期间因日本茶文化的改变及战争而断绝,虽然战后日本铁壶仍有生产,但其材质及工艺与所谓的明治期的铁壶已迥然不同。
时至今日除了南部铁器(壶)仍有持续创作与生产(京都仍有极少数至今仍有生产铁壶的堂口),但由于传统的快节奏及生活习惯改变,南部铁器也一度衰落。
经济的发展,令茶文化得到了复兴,在普洱茶的热潮中茶人们也开始关注和喜欢了这古朴而具有“东方传统文化色彩”的铁壶,南部铁器也因茶人的追捧而全面复兴。
第3则- 铁壶走入茶人视野 -
铁壶在中国“茶界”早已有其“踪影”,“2006年开始,圈内茶友就开始使用老的生铁壸。
而真正引发关注,当属2008年昆明茶博会和广州茶博会,由台湾茶界人士大量的展出和推广,以及当时普洱茶艺的强力报道,铁壸煮水泡茶的好处更广泛为人们所知。”
铁壶在几年前悄然进入茶人的视野而逐渐兴起,因形制古朴,工艺精湛,实用确能提升烧水温度(壁厚盖重),且确有调水功效(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尤其适合普洱及老茶而倍受茶人的喜爱追捧。可谓实用品赏俱佳的“茶人玩具”。
铁壶实用的感受是(有茶友试验证实)煮水温高,水质甘醇,特别适合于普洱,老茶的煮水冲泡,易于发挥其甘甜的特质。
另外,一把好的日本老壶,具有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等于一身的完美。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
但因材质特殊,对铁壶的清理及养护要求较高,日常使用需妥善保养。
有茶友认为,现今世俗纷扰,茶人则通过茶道的过程去自我修行,从茶道的各个环节去体验,借助仪式去完成心理之修行,在茶水中体会禅的意义。
第4则- 修行|铁壶的清理与保养 -
清洗铁壶也可谓其中之一。整理一把老铁壶也是不易,需反复耐心的清理。去除陈锈及水垢至壶内干洁,再行养护;
也有反对的观点:老铁壶壶内是个复杂的环境,有如湖水,水草及朽木在内,才能有水质甘甜之源,完全清理会像游泳池,口感反而不如壶内复杂而又有活力的老铁壶....
还有观点:年代水垢附着,更为妥善,一无长锈之忧,二无破漏之烦....当然,不管如何看待,最终目的,就是寻求一把心仪而又益茶且品赏皆宜的铁壶,这总需要茶人一段时间的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