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军明: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特约记者 苏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2017年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中国针灸学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今年也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三十周年,会员包括来自60个国家的215个针灸学术组织会员。

在会议中间,西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专家、针灸科安军明主任接受了科猫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自己的中医“修行”之路,并就中医及针灸学科的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简、便、验、廉的实用医学

1989年,安军明考入陕西中医学院,即今天的陕西中药大学,师承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1997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就职于西安市中医院,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做起,从开始的管病人、写病历,到后来的搞科研、带研究生,转眼已经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

“这中间有很多的起伏。”安军明感慨道,“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也就是本世纪初的时候,针灸一段时间内陷入低潮。”

但事实上针灸是非常为百姓所喜爱和广泛接受的一种疗法。“老少皆宜、深受老百姓欢迎。像我最小的患者,大概只有五六个月;年龄最长的患者,将近一百岁的高龄。”

在临床中,安明军运用传统的针灸技术,对各种临床常见病进行针灸治疗以及康复保健,大概涉及一百多种病症,每天接诊患者一百多人。“我们科室门诊患者每天大概是三百多人,全年出院患者达到三千多人。在西安地区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专科,也是我们陕西省和西安市医学的重点专科。”

为何大众对针灸这种治疗方法接受度如此之高呢?

安军明概括说,原因是“简、便、验、廉”。“所谓简,就是操作方法比较简单。验是疗效确切,便是指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廉是价格低廉。因为简、便、验、廉,不管在基层卫生医院,还是三级甲等医院,都可以开展。”

从数据上看,临床实践中已经确认了五百多种针灸适应症,而大概有八十多种疾病可以通过单纯针灸的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

“同时针灸在处一些疑难病例时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或者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这也是针灸受到越来越多患者认可的原因。就我个人而言,随着从医时间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看起病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但是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在目前针灸存在一个不规范的现状,各种疗法,各种新名词层出不穷,使我们针灸市场稍微有点混乱。我在年中被我们西安市卫计委,推选为西安市针灸学会会长。我们现阶段的工作市规范我们西安市的针灸市场,使行业的从业人员,规范地行医。提升基层医生诊疗的水平和技术,使传统的针灸技术绽放出更多的光彩,能给广大的老百姓,解除病痛。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医药学在实践层面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仁者寿”“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强调“身心合一”,注重养形、养气、养神的统一等。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治服瘟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学思想,更是中医的健康观,也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

这和西医的实证思路截然不同。安军明指出,“西医都是病发了以后开始研究这个病的发病机制,然后进行病医学的检出,然后进行对症的治疗”。但中医早在《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里就医生分为三等,一等的医生就是治未病。

“治未病就是从疾病的预防阶段、早期阶段、萌芽阶段就开始进行介入,然后使疾病消于萌芽或者说不发展,是它尽早转回好的方向,这是一种很高深的理论或者说理念。这样的理念重视预防,节省医疗资源,是一种很先进的理念。所以说中医学是很古老但是并不落后的医学。”

而当代的中医学科中也在提倡类似的观念。比如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或者要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甚至一些老年常见的一些疾病进行“管理”的观念。

“患者需要得到健康知识,然后配合合理膳食,以及适度的心理干预,从而带病生存,提升生活质量。所以医学本身并不单单是一个治疗的问题,如果把健康的问题归根于治疗的话,它的面就太局限了。”

中西并重,协调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关于中医的争论大多集中在无法满足西方医学实证的标准,但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西方科学也并非是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

“西医疗法在疾病的诊断有它独特的优势,借助现代物理学、生理学或生化学一些检测的指标,有它独特的优势,诊断上能比较说得清楚。”关于中西医之间的异同,安军明分析说:“中医的特点是一种宏观的科学,把人作为整体来看。但是西医并非如此,比如西药的毒副作用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如抗生素,就可能引起小儿的肠道菌群紊乱。中医针灸这方面的副作用小一些,有独特的疗效。”

“针灸同样是中国人发明的,被称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五大发明。”安军明非常骄傲地介绍说。随着针灸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比如说欧洲的浅针疗法。

“许多国家这几年针灸发展特别蓬勃,他们对针灸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对传统针灸理论提出挑战。比如一些与国内证据相左的学术论文,这也敦促国内专家们严肃思考、面对中国针灸在世界的地位。”

中西并重、协调发展,现代医学要中西两条腿走路。安军明非常认同樊代明院士提出的“整合医学”概念,认为不管是传统医学还是补充医学、替代医学,或者现代的西医学,需要将它们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最终实现人类健康的大目标。

“健康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生老病死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我们医生要不断治疗患者的疾病,还应该教会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生死观。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医学的理念是代表着未来医学最前沿的一个部分,这种理念是很超前的。”

遍地开花的足疗馆、艾灸馆、养生馆、推拿馆反映了市场对于传统中医药的强烈需求,但市场乱象也让人充满担忧。安军明介绍说,2017年7月1号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对从中药的种植、加工到产品的运输,到从业资格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老百姓需求旺盛,主管部门更应该规范、引领。去伪存精,推动健康大产业的良好发展。”安军明强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的产业提法很大,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规范的去做这个事情,从政府到从业人员都需要去做这个事情。绝对不能把这个事情直接归到政府的事情,也不能说就是行业的事情,而是我们全社会的事情。大家需要形成一个共识,然后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好,使我们真正的全民健康落地生根。”

尽管总有对中医药的怀疑声音出现,安军明却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坚定地表示:“中医药学是打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宝库的钥匙,也为促进人类健康,尤其是中国人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过去中医每当发展到低潮的时候总有一些怀疑的声音出现,那是因为过去没有科学手段来进行分析说明。但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方法,相信中医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安军明对科猫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科猫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发声平台。“科猫平台两次去过西安,对我们的两次学术会议进行了现场直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希望科猫平台越办越好,为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让我们的老百姓、从业人员得到更加权威的信息。摒弃伪科学和虚假宣传,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本文系科技工作者之家平台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