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九都八迁系列之六--雍城

秦国九都八迁系列之六--雍城

19位国君一览: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在位2年。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德公元年(前677年),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秦宣公(?-前664年),德公之子,在位12年。秦国自宣公时开始记录闰月,葬于阳。

秦成公(?-前660年),在位4年。秦宣公之弟、秦穆公之兄,葬于阳。

秦穆公(?-前621年),在位39年,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孙枝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安葬于雍。人殉多达177人,包括子车氏三贤。国力达到该时期鼎盛。

秦康公(?-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5年),康公之子,在位4年。

秦桓公(?-前577年),共公之子,在位28年。

秦景公(?-前537年),桓公之子,在位40年。墓葬位于凤翔县南指挥村即秦公一号大墓。

秦哀公(?-前501年),景公之子,在位36年。期间有“申包胥哭秦庭”这一典故。与吴王阖闾时代有交集。

秦惠公(?-前492年),哀公之子,在位9年。

秦悼公(?-前477年),惠公之子,在位15年。

秦厉共公(秦厉公)(?-前443年),悼公之子,在位34年。期间,多国来贡,且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分之。

秦躁公(?-前429年),厉共公之长子,秦怀公之兄,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5年),厉共公之庶子,秦躁公之弟,在位4年。

秦灵公(?-前415年),怀公之孙,在位10年。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

纵观《史记》记载(见下文附录),在秦雍城做都城294年间,发生诸多大事件。先有秦德公迁都雍城,而后秦穆公出励精图治而被后人称为春秋五霸之一(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和秦穆公;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管哪个版本(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制霸中原,秦穆公--称霸西戎,楚庄王--问鼎中原,宋襄公--春秋大义,吴王阖闾--纵横江淮,越王勾践--东南称雄),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可觅的。而且最重要是春秋五霸的人物所处时期均为秦国雍城国都期。再细一步讲,齐桓公、晋文公和宋襄公都与秦穆公同处于一个时代,不过称霸顺序或者称霸内容异同罢了,遇强则强,真是时势造雄!后面楚庄王、阖闾和夫差都在秦穆公之后但又不太后,故而英雄还都扎堆了!在雍城做都时期,秦国既又机遇又有挑战,已称霸西戎,接下来便是挑战中原。无奈穆公之后短期再无明主,东出暂停不说,家业也没保全。

秦穆公(来源于网络)

太史公用三千多字来描述秦穆公(繆公),可见其地位之尊贵,史事之可歌可泣,该时期之重中之重。也从侧面看出穆公事迹多,人物性格复杂。当然这与秦穆公知人善用有莫大关系,如百里傒、蹇叔等。但人都有两面,穆公死后陪葬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子车三贤),人们哀愤作《黄鸟》之诗。其实,在读《史记》这段时,再回想王勃《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别有一番无奈。也不知是穆公怕自己仙逝后,子车作乱?这么想的话又有点“狡兔死走狗烹”的赶脚。

(拍摄于秦公一号大墓区)

不过,这确实也无法忽略穆公之功绩。秦孝公在《求贤令》亦是把穆公之鼎盛作为开端,逐渐国敝凋零、丢城少民,引申为国耻,这也是后话。让赫赫战功子车三贤来陪葬,寒心功臣后人也,这也为后来秦献公废除人殉下定了决心。

在此时期,秦晋之好算是高频词。纵观秦晋,多交伐;“得完即失失完又得”来形容秦晋再恰当不过,冤家宜解不宜结,故而多有嫁娶来往以成“秦晋之好”。一、穆公四年(前656年),迎娶晋太子申生姊;二、太子圉为质於秦,穆公以女怀赢嫁与太子圉;三、太子圉摆脱秦控制后,穆公又将女怀赢改嫁与重耳(晋文公);这便是政治婚姻“秦晋之好”之由来,现在秦晋之好多比喻和谐美满,与古意有些许偏差,。之后又成了秦晋之伐,直至秦厉共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53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史称三家分晋),但直到公元前403年赵、韩、魏才被周天子正式册分诸侯国。由于韩、魏与秦接壤,自然成了秦东出之绊脚石。

三家分晋后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亦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秦悼公十二年(前479年)卒。孔子以儒家思想而启蒙中华文化两千年之久,而儒家始终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中心。孔子出生时代,恰逢战国,君不君臣不臣,僭越礼制,违约伐兵,诸侯国内国间均充斥着流血。此刻,孔子站了出来,与其弟子倡导美好秩序,从这一历史背景来观“惶惶如丧家之犬”,没有嘲笑只有敬意!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拍摄于杨陵)

1. 雍城遗址在哪呢?

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以南,雍水以北,纸坊河以西的高地上。建有宫殿大郑宫、雍高寝、雍大寝、雍受寝。

秦雍城遗址(拍摄于南指挥村附近)

秦国从秦德公元年 (公元前677)到献公二年 (公元前383) 以此为都达294年。献公迁都栎阳后,秦人的宗庙仍设此,秦王政加冕典礼即在此举行。西汉以后逐渐废弃。

秦雍城遗址、国人墓葬区与秦公陵园分布图(来源于网络)

周初有凤鸟集鸣岐山,翱翔南飞,至唐才改凤翔。2012年考古发掘主要在遗址东区进行,考古人员在墙体夯土内发现秦早期陶片,从而初步推断如《史记秦本纪》“悼公二年,城雍”记载的可靠性,即秦国在都雍城近二百年之后才正式构筑城墙。秦国早期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是“水上秦都”,秦以水御[1]。

雍城东南角城墙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诗经》中《国风·秦风·蒹葭》所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能也是描绘雍城外雍水阻拦了相爱的人相见或一方无法见到对单方有爱意的人。《诗经》主要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而正包含雍城为秦都时期。之前秦都也多建在水边,但多不及穆公时代前后之强大,引起中原之注意。故而《国风·秦风·蒹葭》中的秦风多为雍城秦人之风,也正是“水上秦都”造就了这一千古流传。

秦雍城城址略似正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坐北朝南。历经300年的不断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秦国都城。在雍城北部还发现了“市”遗址,这是秦国官方在城内设立的专门从事商品交易的市场。城市还发现了多处陶制排水管道,可见当时雍城的城市设施之完善。

西北大学教授徐卫民研究发现从社和市遗址所在位置看,雍城的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记载,都城的设施比较齐全。宗宙(太庙)、社稷(社稷坛)、市场是都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都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这种布局影响一直持续到故宫(紫禁城),也是符合这个构造。天安门左(东)为太庙,右(西)为社稷坛, “市”在紫禁城之后(北)的什刹海、钟鼓楼,且前朝后市都在一条中轴线上。

2.为什么选雍城建都?

这和秦国东出有很大关系,这点与之前建都原因相同。《史记?秦本纪》记载,当时北边的凤翔塬上有强悍的狄戎部落,平阳城处于盆地,地势“居下临高”,非常不利于防守。这个地势导致每年的大雨季节,水从高处冲下来,一度冲坏过平阳宫。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依山傍水,交通四通八达,西可控戎、东出直指中原,且土地肥沃,适于农业发展,秦迁都雍城的目的是使“子孙后世饮马于河”。

3.秦公陵园

先前也曾说过,秦人墓陵随城而建雍城之南不远是秦公陵园区,经考古勘探,在此发现14个陵园、40多座大墓。三畤原(关于什么是原,详见二读《白鹿原》有感及从白鹿原浅谈关中的原)所在,南临渭河,北眺雍山,西依灵山,东接扶岐,位于周原的西部,因而土厚水深,地势平坦,是理想的秦公墓地,所以先后有23位秦君葬于此(包括两个不享国的)。

1974年春的一场陕西大旱让农民受了天灾,可让考古意外收获。1974年春,凤翔县南指挥村农民打井抗旱时,发现秦国的一处最大墓葬,专家称秦公一号大墓(同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封土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意外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便揭开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面纱)。根据出土石磬(一种古代乐器)上“天子偃喜,龚桓是嗣”一句铭文推测,墓主人应是秦景公。秦景公(?-前537年),在位40年,秦国保持了原有的强盛局面,是卓有效的“守成之君”。

发掘后的秦公一号大墓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中国发掘最大的先秦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真可怕);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秦公一号大墓

先前在描述其他都城时,也提到中字形墓无疑为秦公的墓,级别高,墓室呈长方形,东西各有一条墓道,东墓道较西墓道长而平缓,为主墓道,墓葬均为坐西向东。已经发掘的秦公1号大墓就是一个中字形墓,被发现时,墓室平面有247个盗洞,大件铜器已被盗掘一空,经过发掘,仍然出土了小铜件、金、铁、陶及大件石磬等3500多件文物。其中还发现了大批的铁制农具。按常识推断,国君死后的陪葬品理应是当时最为贵重的东西,由此可见铁制农具在秦国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因为秦国人知道,先进的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开垦出更多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用以支撑越来越庞大的军队,从而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抱负。

秦公一号大墓(“中”字型)

这里地理环境优越,都城时间长,形成传统的墓地,即使后来迁至泾阳,但宗庙仍在雍,所以死后仍葬在雍城以南,因而形成庞大的陵墓区。到了献公迁都栎阳后,才把陵墓迁至栎阳。因此共有23位秦公葬于雍城之南。这符合古代陵随都移的规律。

秦穆公墓(拍摄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

在今凤翔县城内东南隅,有高约五、六米的坟丘。汉晋之后,历代相陈,每在此建石立碑,栽松植柏,岁时祭祀,逐步形成一座完整的陵园。2008年夏,考古队通过实地详细调查与勘探,证实“秦穆公墓”是战国时期雍城城内靠近北城墙处的一座高台建筑的地基,其建筑性质可能是礼仪性的。这一考古新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礼仪建筑形制,进一步确定秦雍城范围、城墙走向,大遗址保护目标提供了依据。至于秦穆公到底埋在何处?已在秦公陵园内发现了49座大墓,但这49座大墓中有没有秦穆公的墓?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予以确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来之君主,为了战略需求将都城迁至战争前线,用鲜血让民众时刻不忘忧患。

PS:秦公一号大墓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10元

[1]辜琳. 秦都雍城布局复原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徐卫民. 秦都雍城考论[J]. 唐都学刊, 2000, 16(1):79-83.

附录:

史记记载(节选)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後子孙饮马於河。梁伯、芮伯来朝。

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

宣公元年,卫、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穨。

三年,郑伯、虢叔杀子穨而入惠王。

四年,作密畤。与晋战河阳,胜之。

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齐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

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公。

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

四年,迎妇於晋,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於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於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馀。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於齐而乞食綍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於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秋,缪公自将伐晋,战於河曲。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饹。

九年,齐桓公会诸侯於葵丘。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於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郤芮之计也。原君以利急召吕、郤,吕、郤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郤。吕、郤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阴用豹。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於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十四年,秦饥,请粟於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於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於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於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於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

十八年,齐桓公卒。

二十年,秦灭梁、芮。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後,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

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於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後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

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

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

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彊,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於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於殽?厄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於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原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乡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缪公於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戎王使由余於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於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於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於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於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虓,而後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於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於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於军曰:“嗟士卒!听无譁,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

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代立,是为康公。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在秦。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

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

四年,晋伐秦,取少梁。

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於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馀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

三年,楚庄王彊,北兵至雒,问周鼎。

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

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於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

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与翟合谋击晋。

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

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景公四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

十五年,救郑,败晋兵於栎。是时晋悼公为盟主。

十八年,晋悼公彊,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

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

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景公母弟后子针有宠,景公母弟富,或谮之,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後世乃归。”

三十九年,楚灵王彊,会诸侯於申,为盟主,杀齐庆封。

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复来归秦。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

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

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而六卿彊,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

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於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

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

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

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

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於黄池,卒先吴。吴彊,陵中国。

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

十三年,楚灭陈。

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