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胡曾写过一首关于褒姒的诗:“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貌美如花的褒姒,一笑,整个周王朝未之倾覆。她可能想不到自己不经意的笑,让后人唾骂。
实际上,关于褒姒的来历并不多,生卒年不详,只知道姒是她的姓,褒国(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至于《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等相关的记载,可信度也不高,当做离奇故事来看即可。西周历王年间,后宫一个五十多岁的宫女忽然产下一女婴,自述八百余年前夏桀时期,有两条神龙来到皇宫,口流涎水,自称“褒城二君”。夏桀让人拿来金盆,取龙的涎水藏在箱子里,放在内库。八百年后,周厉王即位,内库箱子散出微光,厉王命宫女打开,一条小虫钻出,忽尔不见,宫女当时十二岁,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厉王看见宫女未婚先孕,将其关在禁宫。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周宣王继位,那位宫女才产下女婴。 周宣王认为宫女妖言惑众,象征国难的开始,命人将宫女在河边斩首,而女婴被扔入河中。 那女婴被草席包裹着,顺水漂流,飞来百鸟,上下舞动,用羽翼为婴儿遮住太阳,用口叼着草席拖到岸边,正好一采桑男子经过,抱了女婴,飞奔而出她就是后来的褒姒。
宣王即死,幽王即位,此时褒姒已经亭亭玉立,《东周列国志》对其外貌作了一些描写:“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在某一天,褒姒到门外河边挑水,被幽王手下洪德带了去,献给幽王。
虽然褒姒只有十四岁,加上平时的营养不太好,身体还未完全发育,但是却征服了四十多岁的幽王。
这样一来,就惹怒了申王后,王后是谁,她是申侯的女儿。
“这个小妮子太猖獗了,要给她点儿颜色看看。”申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在这个时候,她是不敢和幽王对抗的,因为幽王有能力废立新皇后。
申后只好向太子宜臼倾诉,他将将褒姒的事讲了一遍,然后对宜臼说:“这个褒姒十分狐媚,哄得你爹茶饭不思,白昼宣淫,这迟早给你生出个弟弟来。我老了,这王后的位置不保也就算了,但我担心你这太子也当不了多久了。”
为了惩治褒姒,太子想到的办法就是毁容,并准备行动。
一次,太子带了一帮申后的宫女来后宫拔花,由于未得准许,就吵起来了,引来很多人围观,褒姒也出去看。
按计划,太子只要看见褒姒,就应上去抓脸毁容。可当他真的看见褒姒时,却惊呆了,计划早已经忘到了脑后。
太子本能地想要上去搭讪,还好宫女们向褒姒请安,太子才醒悟过来:原来这就是褒姒,难怪父皇迷倒在她身上,换做自己恐怕也不能幸免。
最后,太子在褒姒的香肩上揉两揉,算是“报复”。
谁知这件事让幽王知道了,他十分很生气。
不久,内侍回报,太子畏罪潜逃回外公家—申国。
第二天,幽王宣布,太子宜臼举止失当,令他前往申国插队,接受外公的再教育,没有允许,不得擅自回京。此外,褒姒在试用期内表现优秀,特由临聘转为正式编制,职位是夫人,从此改称褒妃。
申后很着急,她也没有什么后宫斗争经验,历年来这里都是论资排辈的,从来还没有出过褒姒这样的。但让她跟寒心的还在后面。
不久,幽王召开了公卿会议,讨论废申后,立褒妃。
每个人都知道结果将会是什么,但是又不敢说。
虢石父最先站了出来,说:“天子英明啊,真的是太英明了。申后要品德没品德,要能力没能力,废掉她是大周官民的共同心声啊。”
太祝尹球发言了:“大王啊,全天下都知道褒妃有才有德,早就该当王后了。大王,您要是不让褒妃当王后,对不起,我第一个辞职不干了。”
按照《周礼》,太子必须是嫡长子,申王后被废,太子宜臼也顺理成章被废。
据《史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一次,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之后,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但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周幽王不是点燃烽火,而是击鼓。说明《史记》记载的并未真实,至少有争议。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就曾对《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提出质疑:“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2012年,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故事有出入。
按清华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幽王,西周因而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
至于褒姒,可能是遭劫掳,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但肯定的是从此下落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