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九都八迁系列之四--汧渭之会

秦国九都八迁系列之四--汧渭之会


都城:汧渭之会

周期:48年,秦文公三年(公元前763年)--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

国君:秦文公(?-前716年),秦文公三年(前763),建都于此。葬于西         垂,其孙秦宪公继位。

秦宪公(前725年-前704年),在位12年。前714年,将秦国国都由汧    渭   之会迁至平阳。葬秦陵山。

秦文公(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记》记载: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

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

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

十年,初为鄜畤,用三牢。

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

十九年,得陈宝。

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

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

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为太子,是文公孙也。

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为宁公。

事件:

纵观秦文公一生,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从在位之智谋,到选继承人无不为赞,且看下面分解。

首当王位不可妄动,蛰伏三年继旧策而筹新谋划。古今中外无不如此,贤明君主,上台后会继续推行前任之政策,待到时机成熟,方推陈出新。即使有新动作,也是小心翼翼,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要做到,在思想上麻痹敌人,在行动上领先他人,在舆论上巧于他人。

接着,以向东打猎为由,带领精锐之师侦查敌情,抢占先机。类似今日之中国南海上谁先登岛宣誓主权,该岛属于谁。到达预先地点汧渭之会后,狩猎同时向外搞起宣传,提及自古以来汧渭之会实为我赢氏封地,“吾等国民皆应来此”等等,打造舆论氛围,向内向外皆不落人口实。向国民更是通过占卜大吉来安抚民众,天意不可违之,天意许我大秦在此建邑。一个伟大的君主不仅仅善于打造舆论高地,个人能力亦是过人。

休养生息打造强国之兵是先秦时期最平常之事,建立鄜畤(类似今天的天坛、地坛),向其他诸侯国宣告,赢秦并非蛮夷戎狄,亦是华夏之邦,旨在染中原。这也是文公利用原始“宗教”、崇神思想来进一步合理统治国民。

五帝的符号(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文公十年(前756年)在陈仓三畤原,作鄜畤,祭白帝)

待水到渠成之后,伐兵取地。

强者,善用战争赢得尊敬和地盘。击败西戎接受被占之地,实乃名正言顺;将到手肥肉割让于周天子一部分,也是文公高明之处,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贪则不会遭无妄之灾,亦不受他国之诟病,这就叫双赢。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继而再伐,实为不骄不躁。

建立使官,法律,文明雏形也;一切向中原看齐,日久则可同化中原。大陆和台湾亦是同等关系,大陆虽说目前落后与台湾,台湾不肯回归,待祖国强盛,经济、文化和政治都优于台湾,岂有不自归之理。此乃兵家大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

选立贤明的继承者,是秦之东进后续有力之重要保障。

从“西垂”东进到关中平原,秦文公这一壮举,更加坚定了后来的秦公继承其志进一步东进的决心(王作斌 2016)。

图上蓝色虚线框内为汧水、渭水汇合之处

关于今之处有多种说法:

1.汧渭之会应在今凤翔县孙家南头村一带。孙家南头村台地东约三百米的高台上还有厚重的秦汉建筑遗址“蕲年宫”遗址,蕲年宫遗址上还发现了先秦的建筑遗址。孙家南头村位于千河东岸,距今千河与渭河交汇处不远,加之上述墓、城、畤三方面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判定,文献所载的“汧渭之会”就在该墓葬群附近一带。孙家南头遗址不仅有秦孝公所建囊泉宫,秦始皇加冕的蕲年宫,还有西汉时代的槽运码头,这也说明,在秦文公之后,此地仍存在较长时间的繁华。

2.位于汧、渭交汇处东夹角的陈家崖(或魏家崖)遗址规模较大,有高等级铜器墓、铸铜陶范,应是秦文公所居“汧渭之会”。

3.地处今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戴家湾至陈仓区千河镇底家店一带,即汧河与渭河的交汇之处。史称“汧渭之间”。即古陈仓城。----汧渭之会西夹角之斗鸡台。

4. 千河汇入渭河交会处东北角一带魏家崖。

5. 今陇县南

个人认为,大家无必要拘泥于那么精确位置,重要的是摸清史实,大体区域即可,等出土实物被发掘,一切真相大白!

后记:这是一篇拖了好久的文章,主要因为研学君进入了一个密闭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耽误些时日,接下来会如期推送新的文章。这一系列秦国九都八迁主要为整理前人基础,后面会加上自己从别的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李零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说他的研学旅途中仅带小本子、微单和望远镜,小本子来记录及时所想,微单用于来不及咀嚼的拍照,而望远镜则用来观看寺庙顶梁上的字。这无疑不是给我们以启迪,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儿。

王作斌. 从“西垂”东猎到“汧渭之会”的秦文公[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6, 35(2):90-93.

编辑&撰写 | How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