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创业真的是装逼吗?

记得二三十年前,有人叫声老板,哎呦,那可了不得啊,咱家附近有个老板,那站在一块都是倍有面子的事。那时还没CEO这职位,只有董事长、总经理、总裁等等。可以说那时候,光这些称谓,在他人眼里都是和当官的差不多了,牛气啊!

到了现在,21世纪的10年代。

“老板,来碗打卤面!”(小摊旁边传来一声好嘞~!)

“你就是那什么什么尾猿会杂志CEO?”(某个场景中,一个衣着寒酸的年轻人看着一个或一群打着领带、穿着西服的人,羞涩的点了点头,“您再宽限几天,5号之前我肯定把房租交上来!”)

“王董,今天的活轮到你了~!”(某家技术创业公司当中,一个年轻小伙子在一个挤得不成样子的房间里,一边写代码,一遍冲着后面另一个比他还年轻的小伙子说到)

……

用现在一句流星雨,哦搜瑞,是流行语来讲,当今遍地都是老板。同时,在最近,有人把一些互联网上比较学术化的东西,和一些带有讽刺意味的常用语,组合起来凑成了一张图片,结果刷爆了朋友圈。如什么P2P,就是特么的高利贷,众筹,竟然被说成了讨饭,互联网思维,也成了忽悠,自媒体就是八卦……当时那新闻的小编还特有意思,用了一个大大的标题说“创业者装逼必会的新词”。由此可见,创业,目前在网友眼里,已经快成了装逼的代名词。

好多累得汗如雨下的装逼,搜瑞是创业者,看到这里恐怕就要内牛满面了,然后不服地吼道,“老子创业是真玩命,到头来竟成了成了装逼犯!”那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创业到底是不是装逼

其实从实际来讲,创业其实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前些日子,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一个孩子问他爸,为嘛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庭都奈何不了他,结果西天取经的时候,一些小妖打起来,孙猴子就受不了了,要请神仙来帮忙。老爸回答孩子:天庭那些都是吃官饭的,只是出点力罢了;那些妖怪可都是自己出来创业的,那可基本上是玩命!

什么叫创业?创业实际上就是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做出自己的产品,通过经营实现利益最大化。简单来说,就是我根据我自己的意愿、模式,做我自己的产品,然后来赚钱。由于是自己做自己干自己卖,那薪水都不是固定的,通常前期要做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准备,其实是一种很受人尊敬很好的精神。那好好的一个创业为什么又变成了装逼了呢?先来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笔者是创业者,有一个产品,名叫尾猿会网,是一个科技网站。经过两三年的苦心经营,创业嘛,好了,现在尾猿会网拥有流量和用户几十万,不算很多,但是也算一个小圈子了,于是,这时虽然靠网站广告能拿到不少收入,还有一些是APP之类的,不好投放广告,很容易影响用户体验。折合起来,每个月也就是万把块钱,有房租水电、人员工资、服务器、团队管理、推广投入、产品研发设计等等一大堆地方要花钱,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点子去设计产品等。这万把块钱够用吗?肯定不够。

于是,经团队的小伙伴商量啊,咱们就去找VC吧!VC可不是维生素C的意思,而是风险投资人。于是,经过无数次的投递计划书,咱们终于获得了某某某资本的看好,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哎,五百万元人民币。合同签了,融资谈妥了,第一笔资金终于到账了,咱们肯定要好好庆祝一番,于是大摆筵席请投资人吃了顿上等的酒菜,干杯!

酒足饭饱之后,自然就是公布了,于是乎,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便打开团队的粉丝群,向大家公布了这个事情,并表示会用这笔钱继续完善我们的产品,做到怎么样怎么样 。自然,有很多粉丝首先会前来道贺,但是慢慢的,就有人发话了,“群主,都那么有钱了,发个红包!我要一万块!”

“我要两万块!”

作为粉丝群群主,咱们自然不可能满足所有粉丝的要求,而且资金还大有用途。于是这时就有粉丝开始挖苦了。“哎呦,都百万富翁了,这么点小银子都不肯给我们这些支持者,真抠。”

“假的吧,这个融资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多。”

“我听说融资的,都会造假,那个某某不就是被人爆出来了吗?说有几千万用户结果几十万都没有。”

接着,到后来,“群主你就吹吧,我知道作假目前是创业者的常态,还五百万,你怎么不说五百亿呢?”随着这么一起哄,群里其他围观的也开始发话了,“就是,我一个白领,一年还赚不到十万块,你三年不到拿了五百万?”

“我现在在怀疑群主网站和APP的‘XXX’功能是不是也是吹牛,还用什么新模式忽悠我们,我一直感觉有点别扭,界面也不好看。”“群主,你就招了吧,你APP是不是根本没有什么用户量,要不然为嘛连广告都没几个……”

“我跟你们说了,我这APP的确融资了五百万,你们自己看看那个资本网站上的消息”,我努力辩解到,“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笔凸笔稀土西什么创新模式,给用户最佳体验情况下,然后再考虑盈利,你自己用了就知道有没有忽悠了……”但我最后发现,无论如何辩白,却依然有网友不同意你的观点,最后,好多网友一致认定:尾猿会用户量造假,融资根本没有五百万。随即没过几天,网友就传开了:这个尾猿会这段时间挺会吹牛的,大家别理它。我百口莫辩,但是就是没办法让大家认同你的产品有效果性和真实性。

我这时纳闷了:好好的做一个产品,自己什么坏事也没做,为何骂声就招来了?就像当年的马云创业,传销骗子接踵而来,为什么但凡是创业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怪圈?其实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因为目前在创业者市场上,夸大数据的确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实际上目前国内很多的市场,特别是在创业圈比较火热的市场,都处于一种经济泡沫的状态,甚至导致了资本寒冬的来临,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国内市场吹嘘的东西真多太多了,眼花缭乱。这种情形下,如果有一些真实有效的东西出现,恐怕也会被曾经上当受骗过的大众认定为“吹”。第二,创业初期的品牌知名度不够响亮,口号和功能却打得十分响亮,哪怕就算是真的有这些效果,真的是创新模式,在大众的心理,太过于“有效”、“新颖”的产品就是吹、骗子。

大量相互抹黑、撕逼新闻锚定大众心理

撕逼,在目前是一个常见的词,它经常出现在娱乐新闻和商业新闻当中。它的意思非常简单,两方(人或企业)相互对骂、揭老底、侮辱。最有名的比如某个方博士,出现在大众心理的就是撕逼和撕逼,还有撕逼。那撕逼究竟为了什么?答案是炒作和泄愤,但是实际上,撕逼还有一种作用,就是锚定用户的心理并给大众留下各种各样的坏印象。

例如你是一个企业的CEO,你的产品做得好了,有流量和用户量了,你很高兴。但是这时,可能就会有个同行或非同行来找你麻烦了。为什么?答案非常简单,借着和你对骂的功夫,利用你的知名度营销。这种撕逼通常包含两种动机:第一、羡慕嫉妒恨,我嘞个去,我辛辛苦苦做的这么久,才这么点用户,你丫为嘛就这么多用户?不行,我得报复你一下!第二,于是乎,开始和你挑起话题,发动起口水战争。有粉丝讨好你你可能会没法一一回复,但是如果有人骂你公开抹黑你,你可能就会坐不住了。于是你跟他辩论,却不知是上了他的当,话题越火热,关注度就越高,双方都能借此获得人气和知名度。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撕逼营销”。这种营销可耻吧?可是它带来的负面作用岂止是两败俱伤!

一场撕逼营销,首先在用户心理,会导致留下一个坏印象,这个坏印象不仅仅是在其中某一方,而是双方共同都有的,“千万不要和疯子吵架,否则别人会不知道谁是疯子”。其次,经历过一次撕逼之后的用户,可能会对未来相关的事件、标志有了锚定心理:“这个饮料当中含有XXXX!上次那两家饮料公司大战还记得吗?罪魁祸首就是这玩意含量过高,走走走不要买了。”由于国内几乎没有不竞争的市场,任何行业都存在撕逼营销,久而久之,这些相互抹黑事件在大众心理就锚定了下来:“小明,别用这个了,国内生产XXX软件的大部分都是流氓。”

所以,创业者,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由于国内太多的造假、抹黑,以及眼花缭乱的吹嘘又和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糅杂起来,久而久之就锚定了大众的心理,给人留下了各种坏印象。其实,大家对于创业者,真的应该保持一种敬重的姿态,因为在你面前的,有可能是骗子,但也有可能是真的明天的马云。


本文原创,授权发表在知道日报,允许转载,但不允许改编。作者/赖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