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清军入侵还残酷!韩国电影《南汉山城》所没提到黑历史

韩国作为一个东北亚新兴的电影大国,电影产业这几年蓬勃发展,出现了相当多可圈可点的电影。最近上演的电影《南汉山城》,便是近年来韩国少见的,能稍稍正视本国历史黑暗面的一部古代战争片。

《南汉山城》讲述的是丙子胡乱的故事,这个影片讲述的是1636年朝鲜国仁祖打完李倧期间,满洲皇太极亲征朝鲜,朝鲜历史称为丙子胡乱。清军势如破竹直抵汉城,将朝鲜国王李倧和一众大臣围困于南汉山城。最后在城中朝鲜军队的鼓噪和清军的威逼下,朝鲜君臣被迫签订降书。朝鲜臣属满洲,与原宗主国大明断绝关系,并参与满洲军队一起进攻中国。世子李溰、次子李淏送到沈阳为人质,并斩首三名主战派大学士尹集、吴达济、洪翼汉的故事。

可朝鲜人怎样战败?南汉山城究竟是什么样的城池?清军以什么样的武备在围攻朝鲜?朝鲜又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在迎战?影片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表现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南汉山城是什么类型的城防。从南汉山城城图和残留实物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城按中国的标准分类是曲城,其设计成波浪线的城墙与城墙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夹角和平台,城墙夹角与夹角之间守城方可以构筑交叉火力以互相掩护。这种设计很类似欧洲棱堡,以及其思想所延伸出来的防御工事星形要塞。

▲南汉山城平面城图,虽然并非是实测图,但是可以看出其城墙规划上的大致思想

但南汉山城的规模上,虽然可以勉强和中式曲城相比,然而城墙高度、厚度、建造标准上要远远低于前者。而朝鲜版规模巨大、低矮且单薄的曲城,在火力上又比欧洲棱堡式要塞要弱——朝鲜缺乏重型火炮、乃至大规模战斗所需的火药。

▲南汉山城旧照片,左上角可以清晰看到折线型城墙、以及城内外的包谷式地形(城墙沿着谷底周围山头修筑,将山谷包围、即为包谷式山城,为朝鲜古代常见山城模式)

▲城墙折角平台,由人物比例可以看到,该处城墙折角平台可安放大中型火炮

▲另一侧城墙折角平台,可安放中小型火炮

▲城墙波浪形折角,可以互相遮掩城墙本身的平射射击死角

城墙波浪形折角近照,从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从一侧折角城墙尖端,可以观察并遮掩其相邻另一处折角城墙尖端死角

▲北京城斜行方角台和波浪形城墙,南汉山城相比中式城墙曲城模式,在建筑标准上天差地别

▲明代南京城城墙

▲富贵山小门——后半山园小门——中山门段大型城墙折角

▲南京仪凤门段城墙波浪形折线

▲与欧洲棱堡式要塞相比,南汉山城规模庞大,但是相比欧洲在火力上极为匮乏

▲明末山城曲城或者说棱堡式要塞设计,注意图中左、右上角和下图南汉山城圆台(山城西北角)以及东北角出城,对比结合第一副南汉山城城图,朝鲜人可以说直接抄袭了中国山城城池图里的构型

▲南汉山城西北角延伸圆台

▲南汉山城东北角延伸出(支)城

其实,朝鲜的南汉山城从一开始就营养不良——国家缺钱且人力不足,通过出售度牒的形式,半强迫性征发僧侣紧急在几个月间修筑的。也就是说,朝鲜人缺钱而又急功近利,使得南汉山城从建城开始,就已经埋下了败亡的伏笔。朝鲜第一次提出大修南汉山城是1603年,然后在22年后才在一片争议中正式动工,蜿蜒曲折28里(朝鲜里)的大型山城,不满一年便宣告完工,其质量可想而知。

在次年二月检查之时,南汉山城仅有墙体勉强完成,配套防御工事一概未存,连城垛都只有明朝中式城墙的高、厚各一半。因为国家当年给南汉山城的预算用完,朝鲜人也并不打算继续调拨。所以自墙体完工之后,南汉山城未曾进行配套防御设施建设,比如给城墙守御士兵配套用于遮风挡雨和单兵掩体的分割城墙墙面,朝鲜称为“弓家”的守城配套防御工事。与之对比的是,在城墙墙体未曾完工的时候,督造官已经先期造好了不知是否前来的国王行宫。也就是说,朝鲜人在争议了二十多年后,强行在不满一年内赶工做了个简陋的墙体,连城垛都没造好,唯一按标准完成的只有国王短期驻留的临时行宫。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南汉山城城垛只能遮蔽半身,上半身暴露在外

▲守城士兵毫无遮掩的暴露在寒风暴雪之中

弓家是类似上图中的小型窝棚,朝鲜城墙标配附属防御工事,用于中长期驻屯士兵遮风挡雨临时休息的场所。南汉山城除了低矮的城墙和不能遮蔽上半身的城垛之外,其他东西一无所有。除了城防之外,预备用于防守南汉山城的一万二千七百名士兵,在南汉山城修筑完成的整整十年里,只在计划书里,要求在南汉山城里集合一次,用来熟悉这座需要他们保卫的堡垒。

▲南汉山城是天然的要塞,它也只能是天然的要塞,因为朝鲜人只做精心争论,从未想过去精心建设

另外,当时的朝鲜,也不是我们想象里的奉明正朔五百年的小中华儒教国家。其实,朝鲜是一个贵族合议制国家,朝鲜政府是以血统的高低贵贱来决定其社会地位的。儒家文化的科举制度,在朝鲜有其名而无其实,血统不够高贵,没有资格参与读书科举,出身不够特别高贵,没有资格去考高级官员。而没有出身的贱民,就如影片里的清军翻译郑命寿,对朝鲜大臣指责其祖上是朝鲜人的回应。郑翻译回答的是:“我的父母是奴隶,所以我一出生就是个奴隶。在朝鲜,奴隶可不是人啊,再也别说我是朝鲜人!”

其实这才是朝鲜真正战败的根本原因所在,朝鲜作为一个由大小土地贵族把持的国家,在建国初期,国内有近一半人口属于奴隶,国家有专门负责维护政府机构的国营奴隶。随着小土地持有者下层良人阶层的逐渐解体,在17世纪初,朝鲜这个国家有八成以上的人属于贱籍,即满洲军队翻译官的朝鲜出身。

在朝鲜“人”眼里,郑翻译这种人,被特意制定了从母法,该项法规制定的也不是父母是奴隶,子女就是奴隶,而是母亲一方是奴隶,子女才是奴隶,其理由很简单也很直白——知母不知父,禽兽之道也。人之所以比畜生高贵,是因为知道自己爹妈是谁,朝鲜的“人”在法律上规定了朝鲜贱民与牛马鸡犬等同。所以说影片里郑大人事实上不应该知道谁是自己的便宜爹。当满洲军队进入朝鲜的时候,郑大人这样的人形牲畜,占了朝鲜总人口的80%以上。

而身为蛮夷出现的满洲军队,在当时因与明军长期拉锯作战中损耗极大,在人力物力上严重匮乏,因此在人力使用上有才便用,不看民族也不看出身,并没有朝鲜人这种根深蒂固的血脉观念。朝鲜君臣眼里的人形牲畜郑命寿,在投奔满洲,作为郑大人回国后,在地位上反而比朝鲜的所谓高等贵族要高其一等。

战乱爆发之时,朝鲜“人”并未真心抵抗过——“今者两班千百,而为兵者一二;民丁数十,而为兵者仅一二”,朝鲜的贵种们并不愿意当兵,自然也不会拿下层贱民的畜生命去当人命来看,这才是朝鲜倭乱、胡乱之中迅速败亡根本原因所在。

最后是电影评分环节满分20分

人物的精彩刻画:3分

道具还原度:4分

剧情还原度:3分

经典战争场景的使用:4分

总分:14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