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堪称2017年中国汽车业界乃至全球汽车业界的最大一条新闻公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前瞻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拓展海外市场、共同探索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三家同为央企的国家队主力合作,引发了业界对于汽车产业央企整合的猜测。车业杂谈认为,相比央企合并的传闻,三家央企携手合作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更值得解读。
由规模竞争到战略主导权竞争的汽车新时代大幕开启。
正如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定为今后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同样承担着新时代战略升级的重任。在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云集全球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占全球总量的近30%,增量占全球的50%。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世界汽车业的引擎和火车头。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家队,一汽、东风、长安的年销量总和超过1000万辆,自主销量逼近400万辆。
无论是中国汽车产业还是此次携手的一汽、东风、长安,规模早已不是问题。在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发展趋势下,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对于中国品牌汽车而言,最重要的战略课题是要聚合资源,协同互补,弥补现有技术和体系短板,抢抓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促进低端同质消费转向中高端消费升级,与美欧日等跨国汽车企业争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导权。一汽、东风、长安身为中国品牌汽车的带头人,需要领头抢占战略制高点。
以智能化、新能源为纽带的战略合作将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方向。
一汽、东风、长安三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消息一出,业内不少人士将角度更多关注在三家企业的身份上,毕竟一汽、东风、长安是地地道道的央企和国家队。而过去两三年,现有央企巨头尤其是制造业和能源领域的整合例子不胜枚举:南车-北车、国家核电-中国电力、五矿集团-冶金科工、中国远洋-中国海运、宝钢-武钢……已经涉及到钢铁、运输、冶金等各个领域。
然而相比央企整合,基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战略协同无疑更为重要。正如《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指出,发展智能汽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全新体系的构建。智能汽车涉及电机驱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卫星定位导航、大数据、云计算等广阔的技术领域。这种背景下,政府发挥产业融合、中国汽车企业协同发展的作用必不可少。
纵观此次一汽、东风、长安三方宣布的合作内容,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的合作,已绝非单一车企所能胜任,迫切需要基于智能化、新能源的融合创新,达成最大的战略合作利益点,如此而形成的深度合作,才非简单的抱团取暖,更能顺应产业发展的大势,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
技术创新层面的合作将是中国汽车产业战略协同的立足之本。
究其产业本质而言,汽车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规模效应突显的产业,而最为核心的是在于技术创新。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而言,弥补技术短板,争夺新一轮技术话语权是合作的重中之重。
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不可否认,一汽、东风、长安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有了飞速的提升,在造型、安全、NVH等方面已比肩跨国车企。但总体而言,在技术实力方面,一汽、东风和长安当前主要是依靠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铃木等合资企业方能出彩,这些技术专利在本源上并不属于一汽、东风和长安,而是归于大众、丰田、日产、本田、标致雪铁龙、福特和铃木。无论是在发展整车还是技术迭代上,大多数情况下外方占据主导和把控话语权。
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的立足点在于技术创新。对于一汽、东风、长安三方战略合作的未来,也同样需要将主要基调放在技术创新层面。在此次公布的战略合作协议中,三家车企就将合作的主要内容和精力放在智能化和新能源的技术创新方面。明确将积极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的组建,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并共享技术成果。
纵观全球汽车企业的战略合作,失败的不少,成功的同样很多。此次同为国家队主力的三家汽车央企合作,如能真正顺应国家汽车产业发展大势,将智能化、新能源的技术创新作为三方战略合作纽带,寻找到战略合作的最大利益点和公约数,必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找到一条具有非凡意义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