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朝“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的说法?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朝有哪些明君

洪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这俩不必多说。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很短,但光仁这一庙号,足以证明好歹也是个明君。

明宣宗:不必说了,仁宣盛世。明英宗有功有过,看你的看法。明代宗(明景宗)也算一个了。

明宪宗不是,明孝宗:中兴之主,绝对明君。

明光宗:挺可怜的,只当了一个月皇帝,但绝对是明君,收拾万历爷孙俩的垃圾摊子。

明思宗:绝对明君,可惜命不好,前几任折腾的明朝差不多了,他很有雄心壮志,也很有作为,可惜已经无力回天了。

明朝有哪些名将

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

(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刘基

(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傅友德

(?~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

(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明洪武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汤和

(1326~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李文忠

(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

戚继光

(1528~1588) 中国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兵家所重视。

熊廷弼

(1569~162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飞百,江夏(今武昌)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保定推官,后升御史。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针对地旷人稀、边防多事,实行驻军屯田、修城筑堡、固守边疆,使辽东明军风纪大振,边防巩固。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他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力主守御,整肃军纪,调兵遣将,扼守要隘,使后金军不敢轻进。不久被诬陷去职。天启元年(1621),辽东战事又急,他被召入朝,上疏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并主张东联朝鲜,以助声势。遂升兵部尚书,复任辽东经略。后终因朝臣有隙,加之握有重兵的广宁巡抚王化贞不予协作,使此方略未能实现。不久,广宁失守,熊廷弼入狱,后为阉党所害。崇祯时昭雪,谥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于谦

(1398~1457) 中国明朝名将,明保卫京师之战的军事统帅。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年任御史。五年(1430),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危急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 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战后,他居安思危,首创团营军制,加强部队训练,提高作战能力。加强边备,委任名将镇守。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藉“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俞大猷

(1503~1579) 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与戚继光等部配合作战,至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袁崇焕

(1584~1630) 中国明朝名将,军事家。天启二年(1622),以通兵略、晓边事被荐为兵部职方主事。他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返京后自请戍守边防,任宁前兵备佥事,抓紧筑城,使宁远(今辽宁兴城)成为关外军事重镇。

秦良玉

(1574或1584~1648) 中国明朝女将。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嫁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随夫攻打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土司杨应龙。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后人赞她为摧锋陷阵、崎岖转斗的女中豪杰。

明朝无名士?

王阳明是谁就不说了,就说《永乐大典》吧,这部类书汇集了14世纪以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文献典籍,计有七八千种,3亿多字。跟《永乐大典》比起来,所谓的《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1亿字,名为编书、实为毁书的《四库全书》虽有8亿字,但收录的图书种类只有3500种,尚不及《永乐大典》的一半。直到今天,《永乐大典》仍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而这是解缙在六百年前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