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不管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社会里,我发现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反击某些人的指责,或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都会不约而同地用到一种近乎万能的辩驳套路,根据这种套路的特色,以下我们姑且称之为“资格论”。
“资格论”指的就是“资格为上”,如果你不行,或者对方单方面认为你不行,你就要被判定“没有提意见的‘资格’”。比如你在网上评论了一张明星照片,如果你说这张照片不好看,被该明星的粉丝看到了,那么这个群体中可能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拿“资格论”驳斥你:你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你长成那个鬼样还觍脸说别人!又譬如,你路边看到一个人在用榔头砸共享单车的锁,你上前劝阻,说这样干不道德,对方不屑地瞥了你一眼,当即用该“理论”回击:你说我没道德,你就有道德了?你这辈子就没干过没道德的事么?!
这可以说是我们现在被无赖逻辑者利用最多、在你我身边几乎随处可见的一种“辩驳理论”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说法总是乍一听让人觉得似乎有点道理,但它真的有“理”可言么?如果它真的在道理上说得通,在道德上站得住,那为什么每次我们听到这种话时都会不由感受到一种暴戾和挑衅呢?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但凡是这种给人感觉似乎是在讲理但又不像在讲理的的行为,它往往都在本质上偷披了一层掩人耳目的外衣,“资格论”那一套也是如此,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身边这样的实例,你肯定会发现,通常说这种话的人,都是因为他真的有这个缺点,因为他切实有,被人不幸言中,又一时无法辩驳,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才恼羞成怒,不得不赶紧放一句看似有道理的反击之言,但是这种反击式的“讲理”,其内在却往往暗藏着许多“偷换标准”和“道德绑架”,所以话说出来才总会给人一种无赖蛮横之感。
另外从结果上看,这种反击除了你要的暴戾和解恨,其中也不免夹杂着一股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味道,即别人说我很坏,我无法辩解,我便也要把别人说得很坏(例:“你素质高么?!你素质不是也不高么!你自己都没素质,凭什么说我?”),这样大家都坏着,我心里就平衡了。
不过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思考,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平衡永远都是狭隘和自私的:在市井的吵架、保面子上,你与人“同归于尽”固然威力无穷,但是你必须要知道,当你完成这个行为,在整个过程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往往却并非你所针对的那个“个人”,而是“中国”、“社会”这样的大整体。一个大整体,就好像是一坛水,坛子里一滴水总是影响着另一滴水,当坛子里所有的水都变污发臭、每个人都彻底痛快、平衡的时候,原本就“内容复杂”的这个水坛,势必就要变成柏杨先生所说的“酱缸”,从此以后,但凡进入到“酱缸”里的人,都要不由分说地受之牵扯、遭之污浊,最后的局面就是国内的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产生移民“逃离”的想法,有越来越严重的消极行为开始侵犯和破坏我们每个人的正常生活。
我们国内大环境的不理想虽然不是这一个问题造成的,但是“资格论”这种现象却极具代表性,因为它突显出了国人身上的一个很典型的大问题,即只讲面子,不讲道理;为了面子,死不认错。
如果你细看那些资格论者讲的话,你会注意到这些人身上无一不显露着这种共性,譬如,一个人说我不好,不管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我的第一反应绝不是反思和自警,而是马上把问题推到对方身上,即全是因为你这个人有问题,你才这么说,你糊涂到连有没有资格说我都不知道,说明更有问题的那个人是你不是我。
这些人就是喜欢这样安慰自己,但我们知道,这种安慰,最多只能算精神麻醉,却不可能实质性地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因为这其中的客观规律就是这样,就算你把别人说得比你更差劲,你的缺点也依然存在,如果你遇事就这样说话,则无异于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没有能力承认自身缺点的自闭者,人不承认自己有缺点,便也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去正视和改正。
在我们平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碰到那些说话“大言不惭”的人,但是在我们与这些人交流相处时,我们也必须要学会分辨,并保持基本的反思能力,诚然在某些事上,很多人给你提出的建议他们自己也未必能做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前孔子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以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当别人提出我们身上的问题,如果你觉得对,那就正视它,改正它;如果对方说得不对,他就是过来挑衅叫嚣、贬人抬己的,那我们就把这个人视作反例,警醒自己以后不要跟他一样也去随意挑衅攻击别人,你照样能在他身上学到东西,所以如果你能拿出这样的做人态度,那么往后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人,你便总能精进自我、不断攀升,从而以相对平和的心态,逐渐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更为完整的“不染之才”。
最后我们谈一谈这个“理论”最大的硬伤在哪里。“资格论”都是以所谓的“资格”为核心的,既然你默认资格为大,那,那些有“资格”的人,譬如世间的那些高智天才是不是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骂你是低智猴子了?如果我们什么事都以这种标准盲目论断,那社会恐怕就要无赖四起,天下大乱了。等到了那个时候,倘若一个50岁的教练说自己25岁的球员身体对抗能力不行,那球员是不是就要说:“你说我的身体对抗不好,你到赛场上去试试?你都自己都不行,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一个动画公司的老板说一个画师的画不够精细,那画师是不是就要驳斥老板:“嫌我画得不细你去画啊!你都不会画,有什么资格评论我?”甚至很多在路上超速行驶、被警察追停下来的司机也要口带戾气地质问交警:“你说我超速,难道你就没超速么?!如果我真的超速了,你肯定也违规超速了吧?不然你怎么追上我的?你自己都超速行驶了,你凭什么扣我的分、罚我的款!?”
(图:急于发泄、心态失衡的失败者)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资格论”只会让你显得理亏、愚昧又暴戾,不仅会拉低自己和他人,更会不知不觉把你变成病毒般的戾气传递者。在平日的人际交往中,如果在某一时刻你觉得对方是在故意挑刺找茬,那你就应直言告诉他“不要无事生非、滋事引战”,并且要在心里明白,通常主动来挑衅的人,都是急于发泄、心态失衡的失败者,或者急需靠贬人抬己来寻找自身存在感的卑微者,如果你真的想让别人明白什么是文明尊重,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我做起,不去轻易攻击指责”才是你首要应循的行为准则。就算在某些时刻,你碰到了真正需要去抨击批判的丑恶现象,你的言辞至少也要让人觉得你是个起码读过书的人,而不是上来便呛着“资格论”,浑身一副得志小人的架势,毫无思考地把矛盾激得更深,把“水坛”搅得更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