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在诸葛亮死后却被灭三族

魏延,字文长,是蜀国著名大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

然而如此优秀的将军却在诸葛亮去世后被马岱斩杀,并被灭三族!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开始千方百计企图颠覆历史名人的形象,比如现在网上有人指责是诸葛亮千方百计害死了魏延,使蜀国失去了晚期最优秀的将领,最后导致蜀国被魏国轻松灭掉,在这些人的眼中诸葛亮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阴谋家,千方百计害死了魏延。他们的证据如下:

一、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当时魏延为打下长沙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救下了老将黄忠,如此大的功劳,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就要把魏延推出去斩首示众,理由居然是魏延脑后有反骨!而且此后不止一次这样敲打魏延,造成魏延一直活在有反骨的阴影之中!

二、魏延在刘备时期备受重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手握大权成为封疆大吏,风光无限。然而到了诸葛亮的时候,魏延只是军中一名普通将领,还经常受到诸葛亮的批评指责,时间久了魏延自然越来越心生不满。

三、魏延随军北伐,多次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这样长安以西都被蜀国夺取了。但是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计策不予理睬,造成魏延恨自己才能无处展示,怨恨自己不被重用。

四、诸葛亮在临死前,把三军托付给杨仪、姜维等人,却没有召见魏延,并且还给马岱授予锦囊妙计,明知道魏延与杨仪一直不和,还让魏延听从杨仪的命令,一旦不听从,立即诛杀魏延!最终造成魏延被冤杀,蜀国失去了后期最优秀的将领!

事实真如以上说的那样吗?

--当然不是。

一、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完全是《三国演义》中为了体现诸葛亮料事如神的需要!

诸葛亮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但不是神仙!如果诸葛亮真的知道魏延脑后有反骨,他肯定不会只说不做,一定会找借口杀掉魏延的!而且诸葛亮还多次敲打魏延有反骨,更是无稽之谈!诸葛亮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历史上因为被别人怀疑而不得不反的情况太多了,诸葛亮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关于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的言论根本是不存在的!

二、魏延在刘备时期是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不假,但是诸葛亮对他也不薄啊!

公元227年,诸葛亮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公元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并被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跟着刘备那么多年最高官职也只是太守,跟着诸葛亮短短三年,刺史、大将军都得到了,最重要的是还被封了候!要知道自西汉后,异性最高的奖赏也就是封侯啊!(特殊情况除外)可以这么说,在刘备时期魏延地位很一般,到了诸葛亮时期才成为了蜀国耀眼的政治新星!

三、魏延的计策不被诸葛亮采纳,是从国情考虑。

这个不是因为诸葛亮故意和魏延过不去,而是诸葛亮根据蜀国的国情,制定的战略不是东进长安,而且长安是魏国西北重镇,又处在关中平原上,即使蜀国一时夺取,也一定守不住,还必然遭到魏国骑兵的沉重打击,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担负着蜀国江山的重担,他要对自己做出任何决定都要负责任,自然要三思而后行。而魏延只是军中大将,他只考虑怎么打仗,而不会考虑战略性问题,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是正确做法,是对蜀国江山负责任的体现,没有任何错误!

四、至于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安排马岱诛杀魏延,更是对诸葛亮的侮辱!

在史书记载中根本没有诸葛亮安排杀魏延的记载,如果诸葛亮真的要杀魏延,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就算刘备活着的时候也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国朝廷大权,一道命令下去直接就可以把魏延杀死!诸葛亮不会不清楚魏延在军中的影响,只有诸葛亮的威信可以很顺利的平息魏延的影响力,不给蜀国带来动乱,安排别人杀魏延,一定会带来动乱,消弱蜀国的国力!

归根结底魏延并非诸葛亮害死的,而是他咎由自取。

作为一名战功卓诸的将军,他不懂得谦虚谨慎,反而狂妄自大,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不断有怨言,诸葛亮一死他更加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而且刘禅年龄又小,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怎么敢把大权交给他?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

“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他不但不知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反而不服从朝廷命令,这就必然被当成叛乱对待。

魏延性格太过跋扈,以至于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一个遍,甚至恶名都传播到了吴国孙权那里,孙权曾说: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想他的名声之差。古往今来,武将战功卓著而又恶名远扬的下场一般都不好,魏延当然也不例外。

魏延不听从杨仪断后的命令还可以理解为赌气,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后,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并率军出击杨仪大军,这就酿成大错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所以魏延就非死不可了。

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也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魏延的评价十分准确,他说: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所以魏延的下场和诸葛亮没有关系,是自己咎由自取!而且他应该感谢诸葛亮一直对他的照顾和宽容,人人都说魏延坏话讨厌他的时候,是诸葛亮一直重用他,让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赐爵封侯,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可惜的是诸葛亮对他的宽容,没有让他变得谦虚谨慎,反而更加居功自傲、狂妄不堪!自作孽不可活!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魏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