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去年第十代思域的上市,让对其有兴趣收入囊中的消费者来说是苦不堪言,因为他们经历了一个名为“加价”的噩梦。也正是因为加价的原因,听到很多人埋怨厂家不厚道。虽说导致“加价”的直接原因是车型上市初期产能不足、供求关系不平衡(较大的市场需求),但“加价”这个行为的发起方更多还是经销商行为。
所以,从加价这个点说一个车企厚不厚道还是太草率。假设产能足够的话,相信厂家不会像“挤牙膏”一般放出产品,而是尽可能的将产品全部投放市场。因为从一辆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的话,一辆车的利润会比一辆车加价的利润要高。
而除了加价之外,车业杂谈认为消费者评判厂家厚不厚道还存在几个误区。
认为厂家会忽悠,只想从消费者身上获利。
车业杂谈要阐述一个事实,希望大家能看清。消费者在买车时更多的是希望能占到一些便宜,但车业杂谈要说的是每一个厂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而利润都是靠服务消费者来实现,这是一种客观的市场行为。当然,车企获利的前提是能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车型或服务。因此,对一些总想不买吃亏东西的消费者来说,其诉求永远与厂家的想法对立。
一味用某个配置去衡量厂家厚不厚道。
以消费者说得最多的ESP车身稳定系统为例。如今,不管是开过车,还是没开过车的人,其在买车时都会看配置表里的这一项配置,如果没有ESP车身稳定系统,就会觉得不舒服,就会认为厂家不厚道;即使高配版车型有此配置,也会埋怨为何不全系标配。
ESP车身稳定系统确实能够在一些极限工况下控制车身的姿态,但ESP 车身稳定系统并不能保证0伤亡。事实上,在日常驾驶中,相信大部分消费者都没有使用到ESP车身稳定系统。所以,有这项配置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没有,也先看看车型的价格和定位等因素后再做评论也不迟。
做一些产品调整,也是不厚道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厂家在引进或调整一款产品时,会在上市之前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以让产品能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是否一定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或是平台,也是以满足需求、平衡成本为原则。
但由此就引发埋怨,比如在车型平台选择上,会有消费者认为自己购置的车型还是使用的上一代或上几代车型平台,就有一种吃亏的感觉,认为厂家不厚道。
其实,车型平台新老与否和能否满足消费需求不完全相关。比如,大众PQ34平台上的车型依旧能满足多数人的使用需求,其成本也会低许多。另外,悬架是否调整为独立后悬架也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但独立悬架车型的驾乘感受就真的比非独立悬架车型的驾乘感受好吗?也许,法系车就要出来说不了。
事实上,在使用相对“老”但依旧稳定的平台或技术后,车企是有机会将节省下的成本应用到配置提升、做工提升、设计优化上的。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是较为实惠的做法。
说到最后,车业杂谈认为,厚道与否的背后实则是车企是否更懂消费者的心思,然后投其所好直击消费者的痛点;没有绝对的厚道,只有更多的理解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