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多,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有车的白领,上班坐办公室,下班坐车,走路的时间很少。颈肩部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强直状态,血液循环不畅,极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那么,
扭脖子有声响,就是颈椎病?
人体关节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在活动时发生弹响,临床上称为弹响关节。运动时常能听到有人发出“咯噔”的声响,这是因为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和关节囊之间等,总会发生摩擦而发出声音,而声音的大小则因人而异,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过,这些声音人们通常称之为“弹响”。 一般来说,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没有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
所以,当颈椎小关节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关节间产生的润滑液会减少,关节摩擦力增大而产生响声。一种情况可能是在颈部做旋转活动时,椎体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过椎体骨骼各部位时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当颈部做旋转活动时,一侧的小关节张开,这样会导致这一小关节腔内负压形成,从而使溶解在周围组织液中的气体进入到小关节腔,当颈部反向旋转时,原来张开的小关节腔又闭合,将进入的气体又挤压出关节腔,这时也会产生一个弹响。还有一些病理情况下也会出现弹响,如颈韧带钙化等。
所以,如果只是单纯转动头颈时偶尔发出响声,没有其他的不舒服,完全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大部分是生理现象,并不是颈椎病。而且,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出现这种现象不用紧张,若年龄在40岁左右有此现象,则应找医生检查。
出现什么症状可能是颈椎病?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颈椎病的一些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影像学征象必须与临床表现相一致。
根据受累组织结构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通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具体症状如下:
(1)神经根型: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劳累、轻伤后或落枕后,开始颈肩痛,几天后疼痛放射到一只手的2个或3个手指;间或有头晕、头痛,白天不能工作,夜间无法入睡;颈部活动受限,后伸时症状加重;患肢有沉重感,握力减弱,随后不能提重物,手臂肌肉萎缩。
(2)脊髓型:年龄在40~60岁左右,发病缓慢,有落枕史。患者先从下肢双侧或单侧发麻、发沉开始,随之行走困难,下肢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重者步态不稳,双脚踩棉花感,颈发僵,颈后伸时易引起四肢麻木,常看不完一场电影。此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手无力,拿小物件常落地,不能系扣子。严重的写字困难,甚至不能自己进食,部分患者出现尿潴留。间或有头晕、头痛、半身出汗等症状及“束带感 ”。
(3)交感型:
①头部症状:如头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的。
②眼部症状:眼胀、干涩、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雾等。
③耳部症状:耳鸣、耳堵、听力下降。
④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⑤心血管症状:心悸、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⑥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以上症状往往与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⑦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多正常、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压痛。有时还可伴有心率、心律、血压等的变化。
(4)椎动脉型
①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
②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
③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可出现一过性瘫痪,发作性昏迷。
颈椎病怎么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急性外伤:例如坐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造成颈椎挥鞭性损伤;生气时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用巴掌打击孩子头部等,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改善与调整睡眠状态:使用质地柔软、透气性好、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的枕头。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在坐姿上,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头部保持略微前倾;调节桌、椅之间的高度比例,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使头、颈、肩、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在1~2小时,让头部颈向另一方向转动;连续工作或学习60分钟以上的,最好停下手中工作稍稍活动一下,做一些伸展及转头、转体运动,避免因长期固定于一种姿势而引起颈肩腰痛。
体育锻炼:在闲暇时,应适当做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锻炼,增加背伸肌的力量。仰卧起坐和游泳(卧位两头起)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