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越来越固化的阶层,不过是因为大多数人压根不想上升

(1)

七年前,我开始折腾的时候,由于父母都没做过生意,也没有外部资源,我就只能选择自己熟悉的大学校园,通过听周围同学的抱怨,寻找一些痛点,去做一些小的项目。

不知不觉,我已经跟大量的学生打过交道,如今四个微信的好友加起来,应该也有过万名大学生了。

作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想自己还是应该血气方刚点,否则跟年迈老者又有什么区别了,于是我一直在做些比较逆反常规的事情。

也可能是由于我自己就毕业于一所三本院校,而曾参与的超级课程表项目,几个创始人也都是三本、专科,一样取得了一些成绩。

于是我认为普通高校的学生,面临就业歧视,真的是相当不公平的一件事,我们一点也不差呀。

可这两年的时间,我不得不承认,那些职场潜规则真的没有错,如今连我自己招人,都会985、211研究生优先。

(2)

阶层固化找个词,今年尤其的火热,此前我也并不认同,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呀,3年时间薪资翻了20倍,并且还不会止于此。

但我疏忽了,我这样的人本就是极少的,虽然我认为自己还并不够努力。

上半年我做了3期学习训练营,下半年加入智联后,一口气弄了三个学生组织,智联盟、校园新媒体中心、校园研究院,不像前几年作校园渠道的时候,每天就是激励、数字、打鸡血,如今我真的想给学生带来一些长期的帮助。

可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看重这些。

我大学的时候没有一盏指路明灯,直到大四那年看了《中国合伙人》,剧中黄晓明扮演的为俞敏洪的原型,其说道大学读了四百本书,而那时我大学时间已所剩无几,却几乎没看过一本书。

所以,我不止一次的跟学生说道,你们以后一定会比我强,现在才大二、大三,而所读学校也普遍都比我要好,只要现在开始行动,机会真的很多。

可我已经见到了太多麻木的表情与无动于衷。

(3)

我知道自己错了,错的很彻底。

绝大多数学生们并不爱学习,这就是事实,或许我们教育制度,通过十几年的塑造,早已在学生心底种下一颗痛恨学习的种子。

装睡的人,是真的叫不醒的。

而工作上的原因,我最近几个月主要跟一些985、211高校的学生接触,这些人曾让我嗤之以鼻披着名校光环的天之骄子,也真的出乎意料的优秀。

所以我才会感叹到,真的是我自己错了,社会没有错。

我就不说清华、北大的学子,我有个学生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我常分享到学习群里的一些文章,他都会去读,并且还会聊聊自己的思考。

而我不经意提及的一些信息,比如上月何帆老师在得到APP新开了一个读书会的专栏,我觉得非常不错,于是他也跑去订阅了,还常跟我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并且会常找我推荐一些不错的书籍。

而群里大部分人则是无动于衷,似乎早已习惯,学习这件事,需要有人拿鞭子在后面抽,才会动一下。

同样的,就算做校园渠道工作,目前智联盟核心团队里,表现最突出的为仅有的两名女生,一个在中南大学、一个在天津大学,优秀对某些人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4)

当然,我并不是说名校的学生,就一定什么都好,只是掰正我此前不屑一顾的片面看法,而优秀的人就应该获得更好的机会,这才是公平。

我常自诩自己的领导力不错,而我带的纯90后团队,如何如何有执行力,也被我经常炫耀。

但就是这群每天跟我接触最多的人,常常让我自信心受损,为什么他们依旧不爱学习呢?

可这种事提过几次后,也是没办法强迫的呀。

这周樊登读书会的朋友,给我了个企业版的试用账号,可一周下来,开通的团队成员们,学习时长大部分都是0。

这就是我引以为傲的团队。

陌生人通过“在行”这个平台约我聊一个小时,得花上一两千块;而昨天还有个微信好友,约了我快两月了,一直时间不吻合,没碰到。

而自己团队里,每天见面的人,却很少会主动去问我一些问题,以及做一些学习相关的探讨。

可能这也算是一个领导者的失败吧,没能足够给成员赋能。

(5)

今年的每个周末,我基本上都在听各种讲座,这也是北京很大的一个资源优势了吧,并且都会做相关的复盘思考。

而混沌商学院一年的学习,也让我算是第一次接触到了商学院的学习体系。

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海外游学、参访了,一方面英语极差带来的自卑,一方面此前创业太忙,2017年前都没有真正走出祖国的大门。

今年的日本东京、美国硅谷学习之旅收获真的太多,也让我太想多去看看这个世界。

而为了支撑梦想,钱是不可或缺,于是我昨天搬家换了套更便宜的公寓。

明天我将启程去美国纽约、波士顿参访,会去华尔街参访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以及拜访四所全球名校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纽约大学,本号也会停更一段时间。

回国后,我将会跟大家复盘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同时也专门建了个群,及时分享一些参访动态和学习思考,有意者自加吧,公众号:创业者孙凌。

(6)

阶层并不固化,但只对于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人,希望我每天的文章,能够让周围的人一点点改变吧。

人如果真的开始努力与付出,会有明显的提升,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停步不前的。

就像我在职场,从不会用工龄来看待一个人,实在有太多太多的人,所谓的十几年工龄,不过是把最初半年的经验重复性的用了十几年而已。

而那些狗屁的迷茫,不过是太闲,还不如立刻开始行动。

人穷自有穷的道理!

昨天的文章《热爱生活,热爱这个繁杂的世界,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刚写到,我们更应该爱这个世界。

没想到就在出国的前一天,我就遇到了那个合适的人,生活总是如此美好,各位晚安。

我的第667篇文章

-作者-

孙凌,知名公司校园&海外事业部执行总监,终身学习者,曾连续创业获得多轮融资,以创业心态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