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竟能自己发光! 30亿年后将取代太阳

在太阳系行星的家族中,木星可谓是鹤立鸡群了,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此外,它还有个与其他行星不相同的特点:它是一颗发光的行星,有自己的能源。

通常,在人们的认识中,行星是不能直接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而发光。近些年来,通过对木星的研究,科学家们证实: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两倍于它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先驱者”10号和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

苏联科学家萨利姆·齐巴罗夫和苏奇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它现在的亮度。

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

也有科学家提出,木星要想取代太阳的位置,时间还很远,虽然它在行星中是最大的,但跟太阳比起来,还是太小了,其质量也只有太阳的1/1000.恒星一般都是熊熊燃烧的气体球,木星的组成物质却是液态状态的氢,不具备形成恒星的物质构成。

虽然木星是一颗自身能发光的星体,但与恒星相比,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所以有人会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木星不能称为真正的行星,更不是恒星,而是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特殊天体。

无论如何,木星的自带光源都给地球带来一丝希望,太阳终会燃尽,如果人类的繁衍时间能超过太阳的寿命,那木星就必然成为人类极力关注的对象。如果今天的人类能对木星的研究达到一定水平,那也算是为后世的子孙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1.爱斯基摩星云(EskimoNebula)

像太阳之类的恒星在生命结束时,可能会变得异常耀眼。由一颗死亡恒星形成的NGC 2392星云便是一个例子,它瑰丽多彩的外观标志着该恒星的美丽死亡。这个别名爱斯基摩星云的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4,200光年,从地面以光学望远镜观 测,它很像一颗载着爱斯基摩毛皮兜帽的人头。

行星状星云其实与行星毫无关系,该称号是历史名词,因为早期天文学家借由小型光学望远镜进行观察时,这种星云看起来就像行星般的盘状物。

2.木星的大红斑(Great Red Spot)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直径约89,000英里,可“吞下”1千个地球。它表面的着名大红斑是个逆时针旋转的反气旋旋涡,大到足以放进2至3个地球。

3.蚂蚁星云(Ant Nebula)

蚂蚁星云位于矩尺座(Norma),距离地球约3千至6千光年,因外形像一只蚂蚁而得名。

4.火星地表的沙丘

这张图片在拍摄时,太阳刚冉冉升起,与地平线的夹角仅有5度,因此有很多阴影。图中有点偏蓝的明亮颜色系由霜的堆积所形成。

5.玫瑰星云(Rosette Nebula)

位于麒麟座的玫瑰星云又名NGC 2237,由银河系中巨大的尘埃和气体所组成,距离地球约5千光年。

6.蟹状星云(Crab Nebula)

此星云是一颗超新星爆发后的残骸,距离地球约6,500光年,因外形与螃蟹相似而得名。

7.南风车星系(Messier 83)

这个螺旋状星系位于长蛇座,距离地球约1,500万光年。它的外形类似银河系,但只有银河系的一半左右的大小。

8.地表闪电

由国际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所拍摄到的地表云层中的闪电。

9.天市右垣十一(Zeta Ophiuchi)

图片中央的蓝色恒星是天市右垣十一,是位于蛇夫座的一颗炙热的蓝巨星。

10.庞大的气体云

此一庞大的炙热气体云包裹着两个正在碰撞中的大型星系。这些气体云横跨大约30万光年的距离,内含多达100亿颗恒星。

11.心宿增四(Rho Ophiuchi)

这是一个位于蛇夫座的联星系统,距离地球约400光年。该系统有两颗恒星,一颗是蓝次巨星,一颗是蓝主序星。其附近的尘埃带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诞生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