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Sergio Canavero)向外界高调宣布,他们已经同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在中国成功地完成了人体换头手术。
这则消息一出,一片哗然。不过事后,人们知道这次手术是在两具遗体上进行的,而并不是真正在病患身上进行的。那么,他们自称成功地换头,是否意味着他们在真正的手术过程中会获得成功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大众和很多医生会对这样的手术感兴趣?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有人乐衷于换头手术?
两年前,俄罗斯计算机专家、罕见病患者斯皮里多诺夫站在换头术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因为他打算成为第一个换头手术的志愿者。斯皮里多诺夫的大脑是正常的,但肌肉在不断萎缩,这让他痛苦不已,于是他就有了想要一个健康躯体的强烈需求。事实上,像斯皮里多诺夫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所以换头手术有存在的市场。
而在医学领域里,也总会有医生会跳出来,想挑战这个手术。因为手术一旦成功,他也将会站在这个人类迄今为止尚未攀登上的医学高峰。因为就目前来说,人体除了头部器官外,几乎别的器官和组织都可以被替换,例如人工心脏、人工肾脏。一旦哪个器官坏了,我们都可以进行替换。如果我们不小心,摔碎了盆骨,也还可以置换一个新的盆骨。但换头手术难度极大,这不仅需要连接好头部与新身体的血管,同时也需要将两个部位的骨髓、神经完美地联结在一起,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还不会出现免疫排斥问题。
任晓平的小鼠换头实验
遗体换头手术成功代表活体上也能做了?
回到手术的问题上,此次手术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惊呼《聊斋》里陆判与朱尔旦的故事要上演了,但这次的手术真的靠谱吗?
根据资料显示,此前任晓平在小鼠身上进行换头实验,发现小鼠在后头术后可以睁眼、呼吸等其他动作。由于小鼠与人体颈部结构差异很大,他们如果想对人体进行类似的实验,还不能完全照搬从小鼠身上获得的数据。为此,他们还对猴子进行了换头实验,发现当把猴子的头与新身体的血管和骨髓神经联结在一起时,虽然猴子短暂存活了一些时间,但它的身体处于半瘫痪中,也就是说在动物上的换头手术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成功。
另外,此次从实验动物到人体,虽说离真正的人体试验近了一步。但是他们只是在人类的遗体上进行的,真正的在人体进行手术的效果如何仍旧未知,毕竟目前换头手术的难点仍有很多。首先,脊髓融合就是最棘手的一大难点,因为类似于脊髓横断再连接的神经外科手术没有什么进展,何况是要将关系到生命的颈部脊髓切断再恢复,而且还是将两个不同个体的神经连接;其次还有免疫系统排斥的问题,我们知道,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就是人体免疫排斥,虽然心脏移植等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能得到一定的抑制,但头部全躯干移植比某一器官移植复杂得多,面临的排斥反应也严重得多。由此,换头手术离真正的成功还很远。
任晓平教授和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图片来源网络
换头手术另一大争议——伦理问题
此次手术还有很大的一个争议,就是换头手术需要讨论以及要解决的伦理问题。如果换头成功后,患者的身份会是什么,他应该属于谁,是属于他的头,还是他的身体?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对他在社会中的角色如何定位非常重要。比如,他的身体在今后的生活中犯罪了,该如何定罪,是否也会连带对头部进行同样的处罚。
除此之外,还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这样的手术。例如,有人身体患有恶性肿瘤,但大脑是完好的,这样的人,是否可以进行换头手术,如果这样的手术大量存在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角色可能会非常混乱。
换头手术的主要过程,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从手术来说,目前这项技术并未走向成熟,虽然这次卡纳维罗和任晓平称手术很成功,但也没有人胆敢冒险来尝试,因为斯皮里多诺夫后来放弃成为换头实验的志愿者。毕竟目前这项手术没有在人类身上实验过,同时在动物身上,也没有看到成功的迹象。
不过在任晓平看来,他们尝试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外科手术,为他们提供了手术的指导原则、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以及组织修复的方法和技术带来了帮助,都为接下来真正的人体实验打好基础。他们同时将该研究投递到国际学术期刊,让同行进行评议。
文 / 纪十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