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吃恐龙的小怪兽

电影中,凶猛的恐龙一出现时,所有的其他动物都争先恐后地逃跑,唯恐成为它们的盘中餐,如果奔跑速度一般的人类遇上了一只食肉的恐龙,存活的几率更微乎其微。

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还有一些动物,胆子大到竟然敢吃恐龙。

咬合力惊人的鼠齿兽

空旷的草原上,一只小霸王龙发出了悲哀的鸣叫,它在寻找着同伴,然而,同伴已经走远了,它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周围太安静了,没有动物敢在这个凶残的动物面前继续捕食,纷纷躲进了洞穴里藏身。然而,另外一只动物注视着这一切,它蹑手蹑脚地躲进了小霸王龙旁边的灌木丛,然后,乘着小霸王龙不注意,一跃而起,扑倒了它,并用锋利的犬齿咬住小霸王龙的咽喉,瞬间小霸王龙鲜血四溅,当小霸王龙试图反击时,它用力地咬了第二口,小霸王龙咽喉大动脉破裂,一命呜呼。

这个吃恐龙的彪悍怪兽就是沃氏鼠齿兽。

沃氏鼠齿兽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栖息地为今天的美国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大小很像獾,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身材修长,体重可能只有2.4~5.2千克。虽然看上去并不庞大,然而,那时候哺乳动物大都是像老鼠一样毫不起眼的小个子,所以,沃氏鼠齿兽算得上是白垩纪最大的后兽亚纲动物。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沃氏鼠齿兽和其他化石物种以及现存哺乳动物的牙齿,发现沃氏鼠齿兽是杂食动物,它们的菜单上既有多种脊椎动物,也有像植物、贝类、昆虫、环节动物(如蚯蚓和水蛭)等无脊椎动物,而最让人称奇的是它们有的时候还会捕食小型恐龙,这就跟当时主要以植物为食,为了躲避恐龙而昼伏夜出的哺乳动物很不一样,而这一优秀的捕食能力不得不感谢它们那惊人的咬合力。

咬力测量表明,按体重比例计算的话,鼠齿兽是地球上出现过的哺乳动物中咬力最强的,甚至比现在的哺乳动物咬合力冠军鬣狗更大。

除了强大的咬力,鼠齿兽的犬齿形状与现存的猫科动物和鬣狗相似,这说明它们也可以咬穿猎物的骨头。而用来切割的臼齿和大而圆的前臼齿,以及强大的头骨、下颌和下颌肌肉,这些都是食肉动物的顶级配备。研究者猜测,鼠齿兽或许能够咬碎硬骨或贝壳,在面对大猎物,比如小型恐龙时,也可以毫不惧色。

吃小恐龙的能力让沃氏鼠齿兽声名远播,让我们知道也有让骄傲的恐龙们胆寒的动物。对沃氏鼠齿兽的研究还重塑了有袋类动物的起源理论。以前的理论认为有袋类起源于南美洲,但沃氏鼠齿兽的解剖学特征说明有袋类应该起源于北美,比原先想象的起源时间要早1~2千万年,然后才在南美扩散和多样化。

巨大的青蛙

在《火影忍者》中,有一只叫做“蛤蟆文太”的灵兽,这是一只巨大的蛤蟆,常常叼着一根烟,十足“大哥范儿”,在地上行走的人类,在它庞大的体型衬托下,简直就像小虫子一样小。“蛤蟆文太”当然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发挥想象力的结果,不过在遥远的恐龙时代,还真有大得让人吃惊的青蛙。

1983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戴维·克劳斯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发现了一个700万年前的青蛙尸体化石,这个化石长度达40.6厘米,比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青蛙哥利亚蛙还要长。现在栖息在非洲喀麦隆和几内亚赤道地区的哥利亚蛙,从鼻子到肛门的长度能达32厘米,重达3.25千克,眼睛直径2.5厘米,可以说是青蛙中的巨无霸了。那么,这个史前青蛙得有多大呢?

虽然研究者找到了这个物种大得让人不可思议的化石,但直到14年后,又寻找到了75块化石碎片后,研究人员才得以在2008年重建出了这个巨蛙的外貌,并给它取名为“魔鬼蛙”。

复原图显示,魔鬼青蛙头骨异常厚实,有一张阔嘴,下巴非常强壮,嘴里长有几十颗牙齿。不算腿长,魔鬼青蛙在长度上能达到41厘米,重量达4.5千克,是它们现在还存活的最大近亲南美角蛙的两倍大,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青蛙!

专家们推测,这种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马达加斯加岛的食肉动物,和南美角蛙一样,性格应该也非常暴躁,富有侵略性,凭借着它们那巨大的嘴和强有力的下颚,魔鬼蛙曾经可能不仅吃蜥蜴、小型脊椎动物,甚至也敢捕食小盗龙、结节龙以及大型恐龙幼崽,如小霸王龙、小梁龙。

不仅仅是魔鬼青蛙凶猛的捕食作风让人印象深刻,研究者们还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魔鬼青蛙出现在非洲?而它们的现代近亲南美角蛙分布在南美呢?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约在1.6亿年前,冈瓦纳超大陆(一个假设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陆)解体,形成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南极大陆、印度古陆等独立大陆。但在马达加斯出现的南美特有的南美角蛙的近亲表明,6500万~7000万年前,南美大陆、马达加斯加、甚至南极洲之间可能还有连接。

巨型爬兽

200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在中国东北发现了一个大个头的动物化石,这个动物的下颌上仅由一块齿骨组成,说明它是哺乳动物,因为爬行动物的下颌通常是由数块骨头构成。最特别的地方是在它的上腹部保存了一团叠压着的不明物,这团不明物聚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骨头,这些骨头大都是相互关连,前肢、后肢都清晰可辨,在一堆骨骼的右下部,竟然有两排整齐的牙齿,这就说明这些骨骼碎片可能来自另一个生物。经过仔细辨认,这些骨骼竟然是婴年个体鹦鹉嘴龙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未知的史前哺乳动物可能曾吞食了一只恐龙。

那么,它会是什么哺乳动物呢?复原图显示,这个哺乳动物长约60厘米,重约4~6千克,四肢短而粗壮,呈半直立状奔走,有点类似于现在生活在澳洲的袋獾。由于区别于已知的其他中生代哺乳动物,中国古生物学家将它列为一个新属种和一个新科:爬兽科(兼具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兽类),并给它们取名为强壮爬兽。

然而,该如何判断强壮爬兽腹中的恐龙,是它猎捕到的活恐龙,而不是龙胎,或者恐龙的腐尸呢?

研究者发现,这个幼体鹦鹉嘴龙大概长12~14厘米,约是强壮爬兽的1/3。牙齿上面有轻微的磨痕,说明鹦鹉嘴龙已经用牙齿咬磨过食物,肯定不是胚胎,而是一个鹦鹉嘴龙的幼体。

现在的以腐肉为食的哺乳动物典型代表是非洲的鬣狗,它们咬肌不发达,门牙小,在抓咬方面能力弱,只能吃腐肉。而强壮爬兽则不至于沦落到吃腐肉的地步,它咬肌相当发达,负责嘴巴张合的颞肌也非常发达,证明它有非常强的吞食和咬合能力,所以很有可能是主动猎食者,而且从这只强壮爬兽胃部发现的关节相连的肢骨可以看出,强壮爬兽在捕食到恐龙后会直接大块撕裂吞食。

不过,这个有幸捕到大餐的强壮爬兽也许只是吃了它的一顿“最后晚餐”,因为从保存完好的恐龙骨骸化石可以看出,强壮爬兽在吞食小恐龙后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化,就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除了这些动物,吃恐龙的动物其实还不少,比如史前还有一种体长达10米的恐鳄,这种水栖史前动物有吃大型恐龙的能力。当恐龙死后,还会有许多小型哺乳动物、以及甲虫等臭虫撕咬尸体。所以,即使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凶猛的统治者,依然也有让它们胆寒的敌人。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7年第11期杂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