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发愤的草莓
如果你有带娃,身边少不了有宝妈朋友。一坐下来肯定是交流孩子话题。
朋友多是年龄相仿,听的是同龄宝妈之间的经验。是否可以听听这方面的前辈专家来讲讲她们当年的早教心得呢?毕竟吃的盐都比咱吃的米多嘛。
正巧,昨天下午逮到这个机会。
一身小黑裙,配上紫罗兰主色调的围巾,一头短发外透着干练。她正是这次圆桌分享会的主讲人——林碧莹老师。
她是汕头人,曾是广西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2003年之前在外省跑动,之后才回到汕头开辟市场,属于事业有成的女性。
事业之余,家庭也和睦幸福。目前她儿子在中山大学读书,开朗外向,打乒乓球一级棒。从胎教开始她就特别用心,孩子出生后前3年几乎全职在家里陪孩子,育儿路上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特别顺畅地度过了儿子青春期的阶段,亲子关系非常融洽。
儿童教育并非她现在的主业,因为大学读师范专业,加上为了高质量育儿,早些年特地在武汉大学参加儿童早期教育的学习,又被四川电视台邀请录制了教子有方的节目(据说是带动了四川省那时候早教机构的火热),在这方面比较有发言权。所以来听这趟分享真是捡大便宜了!
下面我分享三个收获点给你。
01
林老师指出,不少家长存在的一个误区是,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里只管吃饱穿暖就行。
然而,出生头3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等孩子上幼儿园时,那时候即使学校能管得着,但大多都3周岁,已经错过开发大脑的第一个黄金期。
恰恰那么一段重要时间,孩子会在家里度过,要变成什么样子,和父母的关系如何,是能被大人塑造出来的。
要对家庭教育全情投入,特别是0到6岁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如果能花心思,基本上后面的时段不用打理孩子的学习。她的儿子正是不用过问学习的那种类型,林老师认为归功于对早期教育的重视。
什么叫重视呢?主要从3点做起——
一定要花时间陪伴
抓住敏感期进行教育
除了智力开发还要关注喂养
在花时间陪伴这点,她认为到6岁之前的这段时间,父母尽量最好每天有时间陪伴,哪怕30分钟都行。当年她都是把《蓝猫淘气3000问》整一套买下来,每晚讲一两个故事。
到后来,儿子已经不满足这样的标准,于是越讲越多,以致于每天下班之后筋疲力尽,还要继续讲得口干舌燥。还好,坚持了下来。
那时候,她会想到什么就给孩子说什么。故事也是在孩子不会说话前就开始讲。
这样不怕宝宝听不懂吗?
她举了一个例子,说当年去桂林的火车上,跟孩子说,到桂林之后不要经常打电话漫游到汕头。那孩子当时还不满2岁,好奇地问妈妈说:“什么叫漫游啊?“换是别的家长,一般就不解释了。
她却很耐心地回应孩子需求,跟孩子通俗地解释说:”在汕头打电话到汕头,就不用漫游,要是到桂林或其它地方打电话到汕头,就需要漫游“。孩子回头这么跟姥姥去解释什么叫漫游。因为有问必得到答案,儿子懂得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中班了,经常“考”老师:“老师,你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
在早教中,抓住敏感期进行会事半功倍,孩子某段时间可能对某一样东西非常着迷,那么家长借机教育,发展想象力、专注力、认知力之类的,而且可以抓住各种机会。
林老师以前踩单车拉儿子时会问:“你看看从学校到家这段路能找到多少个圆形?”晚上一起散步,她就会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但每个孩子的敏感期不同,需要家长的注意观察,留心细节。比方说,某段时间,孩子开始喜欢就生活中见到各种字问你,这个是到了认字的敏感期,可以加大识字的力度。
对孩子的早期发展关注,不仅指早教智力上的开发,还包括对于喂养方面的关注。肠胃吸收不好,营养吸收不够,就像突然没有肥料不足一样,再怎么给花给草浇水,再怎么晒太阳,长势定然不如人意。在调理脾胃这块,可以采用食疗的方式。
02
在育儿过程中,很重要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情绪”。当孩子看着像无理取闹而大哭时,你会如何让他停下来?
如果父母直接“大吼大叫”,本身已经违反了规则,先把情绪放出来捣乱。
当孩子个别行为不符合要求或期待时,有的家长一般会惯用镇压的手段,并表示出相当的愤怒,甚至将怒气都洒在孩子身上,用打骂来发泄。林老师不赞成,她身体力行,从来没打骂过儿子;如果孩子有情绪,她会先接纳,然后疏导。
但这样不怕孩子对规则没有敬畏感吗?
原来,作为母亲,她平时在孩子面前总是笑容可掬,友善开朗。如果孩子不遵守约定好的规则,她会立刻变脸,把脸拉下来,一旦不笑,孩子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收敛。儿子曾回家说,班里哪个同学做错事,被父母打得很背部尽是红印,这样,儿子是从侧面了解到犯规之后可能的后果,心里也会敬畏规则的。
在情绪管理方面,现场朱俊峰老师补充了一点,他认为,家长不要胡乱对孩子大吼大叫,拉不回自己的情绪,是因为不能让孩子觉得,家长用情绪在表达“因为孩子你不好,所以我特别恼火”。
如果建立了这样一个逻辑,孩子习惯了“是因为别人不好,所以我有情绪”的信念,把情绪出现的原因归结于外界,从而不想去管理好个人的情绪。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和情绪做朋友,首先要让他明白情绪是人对事物的认知和信念不同,导致情绪的好与坏。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解铃还须系铃人。
03
分享中,林老师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父亲发现,孩子上幼儿园后会咬小朋友的手臂,经常被其他家长投诉。每次都是跟小朋友聊得好好的,也没吵也没闹,就一口咬下去,令他头疼不已。怎么回事呢?
原来,孩子并没有恶意,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
那这个孩子长得胖乎乎肉嘟嘟的,父亲在家里跟他玩时,每次觉得好可爱,就会假装咬他一口。这孩子不经意间学了,平时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嗨了,就用咬来表达高兴。大人能掌握力度,小孩子掌握不了,一下口就重了。
你看,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得成为什么样的人。
林老师说,有段时间每次进门,儿子就拿了拖鞋和睡衣送到她面前。她愣是没想过有教孩子做这样的事。后来发现,自己对母亲也是这么做的,于是儿子悄悄地学了。
她还说,她和先生都是书虫,家里什么不多,唯书堆满了各个角落。果不其然,她儿子也喜欢看书。从来没有强迫过儿子看书,但不知不觉中就跟他们一样了。
有的家长念念叨叨半天,要孩子静下心来做作业看书,可是自己却拿杯茶在客厅看电视。孩子会怎么想?能专心写作业吗?
当然,现代人育儿的难点不是电视,而是手机和微信。
同理,手机不可能不用,但起码在陪伴孩子时,不要让他看到你一直在摸手机。要玩也等到孩子睡着的时候才拿出来。
与其追逐,不如成为榜样。
在老师身上,我是看到了这点。她的那种乐观开朗,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绝对可以给她儿子带去影响 。
所以我也常常想,为什么每个月愿意花200在购书上,至于家里都是书书书,为什么在这一个安逸的小城里面愿意折腾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这里,找到答案。
我是希望儿子们也能在书籍的海洋中泛舟,得到心灵和精神的滋润,解决内心的困惑,父母不能伴你们一生,但书可以;我也希望儿子们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里,不要囿于小圈子,而是敢于突破,发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父母不能时时给你们激励,改变的内驱力要靠你们自己制造。
这次分享,归结起来是3句话:
不要将孩子的教育全部押宝在学校上,特别是学龄前这段黄金期
在育儿中,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不打不骂是可以做到的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得成为那样的人
“重视儿童教育,培养好关系社会未来的下一代,就是在造福社会。”在分享的最后,林老师特别把儿童教育提升到这个高度。
讲真,今天分享中的观点,在各路书籍上都看过,都懂,都知道,但是来了还是收获满满。
因为琐碎的日子会磨掉已知的观点,在关键时刻可能忘记。
而一次面对面交流,是在大脑深处将重要的观点”加粗”、“置顶”,加深重要观点在大脑里的烙印,有烙印才会好好践行。另外,林老师丰富职场的经历也吸引了我,从她的言谈举止中能沐浴到阳光般的正能量。
特别感谢新智咨询的朱俊峰老师,上次参加活动时,我只是轻描淡写:“您这儿常见青春期少年的父母课程,有没有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分享会?”没想到老师记住了,在无意间发现朋友中有这样的人才,马上邀请她过来分享,而且还是公益性质的。
有意思是到场的其他聆听者。6个人当中,有1位是奶奶,另外5位都是年轻的二宝父母(其中一个是台湾早教品牌幼儿园的园长,一个是宝爸)。每个人都有特别的故事。期待下次再会!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